美文网首页日更挑战营成长励志想法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作者: 爱狂想的丑小鸭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1:32 被阅读52次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01 听比说更有影响力。

在英国皇家历史上,爱德华八世是少数几个我有印象的国王。因为他做的一个决定,曾经惊掉了全世界的下巴:他爱上了离过两次婚的辛普森夫人,然后为了她放弃了王位。古今中外宣称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君主有很多,可是爱美人爱到放弃王位的有几人?

辛普森夫人不具备惊人的美貌、高贵的出身,也没有什么不世出的才华,到底有什么了不得的魅力,竟然能让国王为她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不只我想不明白,当时英国的民众和大臣也不明白,有些人说她是一个女巫,给国王施了魔法。

吴伯凡在《冬吴相对论》中揭秘了辛普森夫人征服国王的魔法:

“其实这个魔法非常简单。概括起来呢,就是全身心的倾听。辛普森夫人每次在听爱德华说话的时候,她都是好像在听一个无比动人的故事,她脸上的表情随着他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而动容变化,而且毫无那种矫情和做作。

“她的表情里头既是一种深切的回忆,也是一种热切的期待,还有一种是不露痕迹的提示和辅助,爱德华蛰伏在内心的种种感受、记忆被大把地激活,被一次次地引爆,每一次与她谈话都能体验到一种罕见的自由和畅快,甚至是陶醉。他平时周围美女如云,但是他看到的都是一张张谄媚的、死板的美丽面孔,所以他不感兴趣,他一下就被辛普森夫人吸引了。”

倾听谁不会呢?它就像呼吸一样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我们不需要学习倾听的技巧,就像我们根本不需要别人教我们呼吸的技巧。

说话比倾听更重要,说话是用语言主动影响和改变别人的想法和行为,是在施加影响力,而倾听则是老老实实地当听众,被别人影响。

所以相比听,我更喜欢说;相比沉默,我对发言更感兴趣。所以我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总是忍不住去争夺话语权。

倾听也许是最难学会的沟通技巧,不是它不好学,而是人们不以为然。

后来又听了一个故事,让我对倾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畅销千万册的童书,讲的是真实发生在作者黑柳彻子小时候的故事。淘气到被退学的小豆豆,在原来的学校被认为无可救药的小豆豆,到了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帮助下,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这样一个顽劣的熊孩子第一次见到校长,却死心塌地地把校长当成自己的朋友,也因为喜欢校长而超级期待上学。校长做了什么吗?他什么也没做,他只是耐心地听小豆豆说了整整四个小时的话,直到小豆豆没有要说的话了,小豆豆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用这么长的时间来听自己讲话。

我们低估了倾听的力量,有时候听比说更有影响力。

02 糟糕倾听的“七宗罪”

倾听至少有着和说话同等重要的力量。为什么人们那么介意自己在说话时显得笨拙、木讷、落入下风,却完全不在意自己在倾听方面的拙劣表现?多少关系的崩坏是因为听得不够,而不是因为说得不够?

沟通高手不一定是表达的高手,但一定是倾听的高手。

那么,有哪些倾听习惯是特别糟糕的?有哪些倾听习惯容易冒犯他人?我们来细数倾听的“七宗罪”。

七宗罪之一:打断。

糟糕的打断,目的是为了反驳或转移话题。这一类倾听者被称为“自恋型倾听者”,他们在沟通中会不遗余力地把焦点从说话者那里转移到自己的身上。最明显的是中断、阻碍对方发言,更隐晦的是自以为巧妙地转移话题。

但沟通是互动的游戏,耐心才能换来耐心,尊重才能换来尊重,礼貌才能换来礼貌。沟通中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就好比我们对着墙壁练习乒乓球,缓缓地发球就会缓缓地反弹,粗暴地发球就粗暴地反弹。

七宗罪之二:过早下判断。

妻子:我太高兴了,婆婆决定端午节不来我们家过了。

丈夫在确认妻子的想法之前就草草下结论:妻子的表现是出于对自己妈妈的反感、讨厌、不孝顺。并带有明显质问、指责的语气回应。

丈夫:我妈怎么了,她是我妈,对你也不薄,你就那么不喜欢她、那么不欢迎她吗?

比这样的质问更糟糕的是腹诽,腹诽贻害无穷。质问虽然会破坏信任感,破坏关系,但如果存在误会还有解释、澄清、重归于好的余地。腹诽是心怀不满却不说出来,即使有误会也会一直误会下去,心生隔阂和嫌隙,另一方却全然不知。

丈夫听到妻子这样一句话却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问,而是自己生闷气,结果会怎么样呢?

“她凭什么对我妈妈这样?我妈妈对她不薄,她怎么能这么忘恩负义呢?我妈妈来,她就那么不高兴吗?太不公平了,我对她妈妈那么好,把她妈妈当成亲妈一样孝顺,她却对我妈妈这么冷漠?”

生活里,这样的误解不断叠加,这对夫妻的关系又会怎么样呢?

但如果他不把推测和假设当成事实,他会通过提问进一步了解妻子的想法。

丈夫:亲爱的,你是不欢迎妈妈来我们家吗?

妻子:怎么会呢?儿子早就想奶奶了。可是最近公司有个紧急的项目要上线,端午节已经通知要全部门加班了,我没空在家。你妈妈好不容易来一趟,总不能反过来让她伺候你们爷俩吧。

不要把揣测当成事实,在确认完全了解情况之前,请暂缓评论、反驳、指责、质问、攻击。

七宗罪之三:心不在焉。

我们有时候在听,却不一定在倾听,对方说话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对方需要回应的时候不置可否,倾听中最伤人的是心不在焉。

七宗罪之四:埋伏。

埋伏性倾听最常见于庭审辩论。检察官和辩护律师小心仔细地听对方发言,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辩论中,有效袭击的一个技巧是:用对方发表的言论和提供的事实,来攻击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七宗罪之五:过度防卫。

如果说埋伏性倾听让人觉得累,防卫性倾听简直让人筋疲力尽。

习惯防卫性倾听的人像是得了“被害妄想症”,总是认为别人说的话是在针对他们,好像所有的话听起来都是对他们不利。他们像小刺猬一样没安全感,生怕受伤害,一有风吹草动就竖起浑身的刺,他们又像公鸡一样好斗,随时准备发起攻击保护自己。

七宗罪之六:习惯性唱反调。

我搞不清这类人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习惯性地唱反调。

你得意的时候,他踩你一脚;你满意的时候,他刺你一句;你消沉的时候,他也不忘讽刺挖苦嘲笑,他连开玩笑都在伤人。

七宗罪之七:无原则的附和。

我就曾经有一个这样的朋友,不管你和她说什么,她都能给你想要的回应。刚开始,听到她的夸奖还挺开心的。可是有一回,我正开心的时候,另一个朋友打趣:哈哈,你听她说过不好吗?听起来,她更像一个从不得罪人的老好人。

渐渐地,我发现和她说话挺无聊的,她不是谄媚,但时间久了你会分不清,她的话到底是出于善良、纯粹为了让你高兴而说,还是心里真的这么认为。你会怀疑,她到底有没有给过真正的回应?你会困惑,这个人难道就没有喜怒和爱憎吗?

她从不跟你唱反调,慢慢地,你就不再重视她的意见了,因为被她赞美没有快感,被她同意觉得无聊,被她鼓励也依旧没有信心。

大家都以为会附和是会说话,但最会说话的蔡康永却建议:适度的挑衅,会让对话热络起来。

03 情商高的人是如何倾听的?

倾听的时候,我们到底要倾听什么呢?其实归根到底,倾听的任务就是两个:弄清楚对方的意思、给予恰当的反馈。

在倾听上,毫无理解便同意只是愚蠢,还不清楚就不同意是无礼。镇定而守礼的倾听,遵守这样的礼仪:在评论和争论之前,永远要先想到自己可能误解了或者在某个问题上有盲点。在说“我同意”或“我不同意”之前,一定要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那么如何肯定自己已经了解了呢?情商高的人有三板斧:提问、复述、确认。

没有比提问更流行的语言了。蔡康永说,他可以凭着“为什么”“怎么会”“真的哦”“我都不知道耶”“那怎么办”“后来呢”这几个简单的问话,把天一直聊下去。问话里有浓厚的兴趣,有热切的期待,有时候真的没有比一个眼巴巴等着你说下去的眼神更让人开心的了。

提问对提问者来说,不仅可以借此打开话题,恰当的提问还可以帮助我们对已经发生的事实和细节、对方当前的感受和想法,以及未来的期望和需求有深入的了解。

重述和确认虽然麻烦,却可以为对方提供一个修正的机会。要知道合作方说尽快给你修改后的方案,你理解的“尽快”是当天,但对方的意思可能是一周内。

在一切有争议性或可能存在争议的问题上,在反对和指责之前,请先通过提问了解足够的细节,通过重述给出自己的理解,通过向对方确认保障不存在误解。听起来有点麻烦,但在重要的事情以及对待重要的人上,多这么一个环节,会少很多误解。

弄清楚对方的意思之后,我们要给予反馈。有时候我们着重给予认可和支持,有时候着重分析、建议、评价以及提供方向。沟通高手会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沟通目的,灵活选择。

这些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存在分歧的时候,怎么做才不会太过委婉而立场不明,或者太过直白尖锐而让人难以接受?

倾听三板斧是“提问—复述—确认”,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反馈也有三部曲:“赞同—补充—比较”。

大家都玩过一种“大家来找碴”的游戏,从两种相似度90%以上的图,找出几处不同之处。很多人也把生活当成了“大家来找碴”的游戏,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注意力全都聚焦在不同之处,对彼此的共识视而不见。

“赞同—补充—比较”三部曲,首先要找到共识,大部分出现分歧的情境里多少都能找到共识,请先对共识的部分表示赞同,建设性的讨论一定是从双方一致的看法出发的。

其次是补充,如果对方的意见不够完善、有所遗漏,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对一致之处表示赞同,对于疏漏之处“我做出补充”,而不是针锋相对地“挑错”“纠正”。

当双方的看法大相径庭时,不要简单地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客观地把双方的观点摆在一起进行比较。你要做的不是跳出来指控对方的观点错误,而是承认你们的看法不同。

相关文章

  •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01 听比说更有影响力。 在英国皇家历史上,爱德华八世是少数几个我有印象的国王。因为他做的一个决定,曾经惊掉了全世...

  • 《请停止无效社交》

    1.社交的真正意义。 社交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加高效,让人际关系更健康。如果社交让你心情不好,成天委屈求全,这...

  • 请停止无效社交

    大家好,我是说书人毛毛静,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李小墨的《请停止无效社交》 在人际交往中,同样是沟通,为什么有的...

  • 请停止无效社交

    《请停止无效社交 》书:李小墨 8月1日边看边抄费时3个小时,消耗一个点心,一杯茶,一包坚果。书看完,也抄完了,阿...

  • 请停止无效社交

    001现在很多人盲目追求人脉的时候,都是在走捷径,想借力使力,就像直接找到电梯扶摇直上,连楼梯都懒得找。但是自己没...

  • 请停止无效社交

    《请停止无效社交》为我们总结了进行有效社交,且社交中进行良好沟通的正确方式,为你揭秘进行有效社交和良好沟通...

  • 请停止无效社交。

    你一定也认为,夜晚,是老天赋予我们最美好的读书时光。 文 | 谢姑娘 公众号 净夜阅读(ID:jingyeyued...

  • 请停止无效社交

    一、什么是无效社交?无效社交的四种典型模式是什么? 1.无效社交最典型的代表模式 虽然你一直都在社交,但是一直都没...

  • 请停止无效社交

    你所谓的社交有用吗? 结识很厉害的人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成为很厉害的人。 那么至少要让他通过三种不同的联系方式去看...

  • 请停止无效社交

    你所谓的社交有用吗? 结识很厉害的人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成为很厉害的人。 那么至少要让他通过三种不同的联系方式去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请停止无效社交》—为什么我们总是忍不住打断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h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