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因此时间只是心理现象,世界上并不存在时间这个客观现象,存在的只是星球自传与公转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7628685/055a62957de1da3a.png)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一不留神时间就溜走了,于是我们感叹:时间都去哪里了!
在热爱时间的人看来,时间是个令人爱恨交加的事物。朱自清在文章《匆匆》写得形象,“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孔圣人也感慨不已,“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当我们着急读书,每天忙碌,无暇顾及内心时候,时间真的是时不我待,我们渴望留住时间,急切知道时间去了哪里,可是我们知道时间来自哪里吗?
毕竟,“不知生,焉知死!”
心理的科学定义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这个角度说,时间也是心理现象。因为时间是大脑的产物,时间是物质现象的反映。
时间不是客观存在的,时间是我们觉知到的现象。准确表达的话,时间是指时间觉知,科学定义是这样说的,“时间知觉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如何理解这句时间知觉的科学定义呢?
这就要从我们日常感知的一天、一月、一年来解释。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都会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然后经过一夜后次日再次重复。这就是我们对于一天时间的直接感受与体验,且深深被影响被适应形成生物钟节律。
那么这“一天”的时间感受是真实客观的吗,当然不是!现有的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一天”这个时间概念完全是我们的错觉导致结果。
所谓一天时间,其实是地球自转一周的结果。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当我们早上从睡梦中醒来,感受着旭日东升朝霞蓬勃时,其实这是地球围绕太阳向东转动的结果,太阳是不动的,此时是人们由于地球转动刚刚看到太阳的感受。随后这一天中所谓上午、中午、下午,以及晚上的时间历程,都不过是人们对于地球自传的感受结果。
看起来我们感受着一天时间的过去,其实不过是地球围绕太阳自传一圈的结果,即我们所谓知觉到的一天时间,不过就是地球自传一圈延续性的反映。
再看“一月”这个时间知觉现象。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月圆之夜时的月亮被称为望月,也就是满月,而在出现新月之时被称为朔月,这一天其实就是每个月的月初或者月末。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圈,正是从朔月到望月再到朔月的过程,这个过程会有一个月圆夜晚,更多则是月缺之夜,所谓“天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这样看来,我们知觉到的一个月时间,不过就是月球这个物质现象延续性的反映,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一圈的结果。
再看“一年”这个时间知觉现象。
自然界的四季变换在我们看来非常寻常,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自古就是如此,而让我们感慨的则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个一年的感受来自季节轮回,可是我们知道这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圈的结果,即地球公转导致现象。这个现象在我们感受中,就成了一年的时间觉知。
从一天到一月再到一年,感觉着时间流逝,其实不过是地球自转、月球公转、地球公转的物质现象的反映,是顺序性的主观感受。这个反映发生在我们大脑中,就如同旭日东升与夕阳西下,虽然感觉真实客观,然而仅仅是星球运动的客观反映。
而且时间知觉这个客观反映而且并不准确,比如悲伤时度日如年,快乐时稍纵即逝。
时间是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因此时间只是心理现象,世界上并不存在时间这个客观现象,存在的只是星球自传与公转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