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于世界舞台之上时,后来者只能步其后尘。”
吴经熊这个名字,国人少有所闻,但凡学法之人,都当认识这位知名的法官、圣徒和诗人。
清华大学一位知名教授这么形容他:
( 1947年初版 吴经熊编《中华民国六法理由判解汇编》民法之部)“《吴氏宪草》充满理想,他也的确投注了巨大的精力,但那只是一介书生的理想撰文,打不败毛瑟枪。这种情况下,作为法律学者的吴经熊又能如何长久保持他对法律的激情呢?……吴经熊在法律界的受挫,引发了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人思考所能得到的至高自由。”
(《中华民国宪法第一草案》(又称《吴氏宪草》)即使吴经熊在历史中的位置尚待确定,但他对中国法制发展的贡献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此,便有了开头第一句话;这位清华大学教授对吴经熊充满了敬重和爱慕。
吴经熊提供了一种良善、合理和健康(即真善美)法律世界观,从沉沦、无望、迷茫的错误中转向理性的拯救和爱,而吴经熊“拯救”中国的潜在影响,在沉静了半个世纪后,重新浮出了水面,或许能以一种无法预知的方式开枝散叶。
(学生时代的吴经熊)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句话“我们既非向东,亦非向西,而是向内;因为在我们的灵魂深处,藏蕴着神圣的本体,那是我们真正的家园。”这句话就出自吴经熊。
1937年,那个充满苦难的年代,吴经熊意识到自己的罪,需要悔改,他虽然信神,但灵命处在危机中,备受煎熬。
吴经熊 的著作------《内心乐园》从《诗篇》14篇,他读到:“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他们都是邪恶,行了可憎恶的事,没有一个人行善。耶和华从天上垂看世人,要看有明白的没有,有寻求神的没有。他们都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污秽,并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他自问:“我是行善的吗?”“不是!”我的良心从里面回答我。“我没有做过可恶的事吗?”“我做过!”
他曾想过自杀,他暗示“我的灵魂如此之痛,甚至死亡本身也不过是种安慰。”
当读到耶稣和行淫妇人的对话时,吴经熊的悔改时刻到来了。妇人悔改的眼泪使吴经熊的内心哀伤与痛悔倾泻而出:
(吴经熊的著作----《超越东西方》)“……我就止不住嚎啕大哭……神赋予了我美好的灵魂和理智,我却将它们浪费在寻求世俗荣誉和物质财富上。在政治圈和社会里,我被迫装出自己并未体会的快乐表情,对那些我所蔑视的人曲意逢迎。……在我吐出这些祷告词后,我的灵魂被喜乐和安慰所充满,感恩的泪水从心底喷涌而出,与忏悔的泪水合在了一起。在那一刻,我感到基督再次张开双臂接受了我。我体验到如此的狂喜,永生难忘。”
——《超越东西方》
他形容自己是一个孤独的无体之魂,一个幽灵,在空荡的宇宙里漂荡,痛苦地想为自己找到一个新的身体。天主教为他孤独的灵魂找到了一个“新的身体”。他说,我完全赤裸着,唯有神的恩典能再次为我披上基督之衣,披上完全的基督,他是真神真人。
《密歇根法律评论》吴经熊1921年获得密歇根大学法学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20多岁就开始发表中西方法律传统的比较论文。他的第一篇论文是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发表在《密歇根法律评论》(Michigan Law Review)上。这个22岁的年轻人鼓起勇气把论文寄给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霍姆斯亲自做了回复,并称赞他的学术洞见。由此,二人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友谊,直至1935年霍姆斯去世。
( 年轻时的霍姆斯法官 )1923年,吴经熊回到美国,在哈佛法学院做了一名研究员。在那里,他首次见到了霍姆斯法官及其夫人。
在人生和事业的节点上,吴经熊将霍姆斯视为他最好的行为榜样,不管在法学哲学领域,还是在生活艺术层面。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使命,就是将真正的公义带到中国,他告诉霍姆斯,他将致力于完成自己的使命。
( 年老时的霍姆斯法官 )1927年,吴经熊被任命为新上海省法院的一名法官,他致力于建设真正的司法独立,秉持公平正义。他的裁决得到了中外报刊的良好评价,有人称他是“所罗门王坐在审判席上!”又有人称他为“吴青天”。他变得如此有名,很多人想贿赂他。大批客户纷纷涌向吴经熊,使他财源滚滚。他涉入业界很深,难以脱身,他是“花楼”晚会的座上客,加剧了他的灵性堕落。
吴经熊, 孙科和林语堂创办的《天下月刊》1933年,吴经熊和孙科博士(孙中山先生的儿子)一起加入立法院,孙科委托吴经熊草拟一份宪法草案(后来被称为《吴氏宪草》),并发表到报刊上一供公众评阅。1934年,他和孙科和林语堂创办了《天下月刊》,那是一份英文文学期刊,吴经熊写了很多的文章和诗歌。1936年吴经熊出版了《法律的艺术》(The Art of Law and Other Essays Juridical and Literary)一书,并受到《哈佛法律评论》(Harvard Law Review)好评。
(吴经熊翻译的 《圣咏》)信仰基督后,吴经熊开始改变。因着基督的爱,他写下了探究人灵魂深处历程的书,如《内心乐园——爱的三部曲》(The Interior Carnel: the Threefold Way of Love)。他将中国古代圣贤、神秘主义者的心灵生活和作品与基督圣人、神秘主义者如德兰圣女、圣十字若望和圣女大德兰的人生和作品进行了对比,并以此发表文章。
(吴经熊和妻子德兰1959年于新泽西)1945年,吴经熊在旧金山参加了联合国大会,担任联合国制宪大会中国代表团法律顾问, 组织起草《联合国宪章》。回来后,向当时的立法院做了汇报。
吴经熊-----《联合国宪章》 中文文本起草人1947年,吴经熊出任梵蒂冈公使,这是梵蒂冈外交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天主教徒代表一个非天主教国家,梵蒂冈教廷与中国建立了历史性的外交关系。
吴经熊和他的家人在罗马住了两年。1949年2月,时任中国行政院长的孙科将他召回,邀请他出任司法部部长。
梵蒂冈1949年6月,吴经熊在夏威夷大学做访问教授,教授哲学。他在那里写了自传《超越东西方》。1951年,他开始在新泽西州西顿哈尔大学(Seton Hall University)担任法学教授,协助创办了远东研究所。1959年1月,他的妻子去世。为了纪念她,吴经熊创作了中文诗歌《怀兰集》。
吴经熊怀念妻子的著作-----《怀兰集》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吴经熊写下了大量关于法律、哲学、基督教、中国传统宗教和诗歌的书,他往往将这些主题交织穿插在一部作品中。他的作品数目众多,他将基督徒生活的喜乐和自身的信仰,以清晰有趣的方式表达了出来;有人称他为“中国的切斯特顿”。
很多人被他译文中的文学和灵意之美所震动。以至于很多人至今仍将他翻译的《新约》视为最好的中文译本,其中一套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
回顾自己的翻译,他说:
吴经熊自传------《超越东西方》“在翻译这些作品时,我有3000年的这个文学课借鉴。汉语里描写大自然之美的词汇如此之多,我不愁找不到合适的词、词组或整个句子。……我觉得自己的翻译之所以能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原因之一就是,我的翻译使《圣咏集》读起来更像中国人自己写的诗,只不过这个中国人碰巧是个基督徒罢了。”
——《超越东西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