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674/038b15014b0ab2aa.jpeg)
企创网:抖音最近很火,因为抖音抓住了一个和曾经360一样的机会:借势营销,借的自然是中国互联网用户体量第一公司腾讯的势。通俗点讲,你也可以将之称为“碰瓷营销”。
不过这里的碰瓷不是什么贬义词,只是一个中性词,好让普通吃瓜群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抖音为什么一定要和腾讯打这一仗而已。就像前不久小创推送的那篇关于瑞幸咖啡碰瓷营销星巴克如出一辙。
作为市场的后来者,想要迅速扩大知名度,增加用户数量。似乎没有比碰瓷市场领导者这一条,更具性价比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674/f0f014fe7bd33583.jpeg)
奇虎360与腾讯间的纠葛由来已久,被业界形象地称为“3Q大战”。这源于2010年双方“明星产品”之间的“互掐”。2010年9月27日,360发布了其新开发的“隐私保护器”,专门搜集QQ软件是否侵犯用户隐私。随后,QQ立即指出360浏览器涉嫌借黄色网站推广。2010年11月3日,腾讯宣布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用户必须卸载360软件才可登录QQ,强迫用户“二选一”。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从2010年到2014年,两家公司上演了一系列互联网之战,并走上了诉讼之路。
在碰瓷腾讯之前,360往好了说,算是中国三线互联网公司;往差了说,只能说是一家四线互联网公司。但是经过3Q大战后,在很多的互联网业界外的吃瓜群众眼中,360俨然已经成为一家和腾讯并驾齐驱、同起同坐的一线互联网公司。
当然了,无论是360,还是周鸿祎,和腾讯及马化腾的格局视野相比,终归是差距明显的。所选择的赛道(互联网需求)来看,互联网安全也远远无法与社交相提并论。所以事实上后来的360,也一直都是以一家二线互联网公司身份存在的。
但是从一家三四线互联网公司,仅仅是通过和腾讯死缠烂打的一番后,就完成了花费上亿广告费都未必能够达到的效果,360的这场碰瓷营销无疑是无比成功的。
所以有时我也会想,如果当初360碰瓷的不是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腾讯,而是碰瓷世界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话,是不是现在还有更大的想象力?但后来一捉摸,国外吃瓜群众可完全不吃这一套,红衣教主的套路对国外互联网公司完全是无处施展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674/90d4f3a68f199222.jpeg)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话,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这么快的节奏中,显然是完全不适用的。三年河东,三年河西,或许才更为合适。
360兜兜转转,从美国退市又在A股上市,又经历了股价的起起伏伏,现在终归是归于平淡,变成一家没有太多想象力空间的平庸互联网公司。电脑和手机系统越来越安全,没有那么多木马和病毒,等着360摇旗呐喊了。所以无论是360还是老周,基本也都安稳了许多。
但是周鸿祎老实了,不代表其他人就都老实了,比如头条的张一鸣。其实过去一年张一鸣过得挺糟心的,首先是屡次三番被监管层敲打头条上内容过于低俗。但是那会儿张一鸣只有头条,就算是头条低俗成红灯区,为了赚钱张一鸣也得死撑,拿得就是皮条客的钱,你嫌弃嫖客们低俗这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直到监管层三令五申后看到张一鸣完全不搭理,直接封杀了内涵段子,全网应用平台下架了头条两周,张一鸣这才明白了,中国互联网谁是“爸爸”。特别老实地写一份道歉信,表示自己以后会老实了。
自那开始,基本上所有的经营头条号的作者,都能明显感觉到头条基本不再怎么推送文字内容了。为什么呢?因为头条的流量非常有限,文字内容对于头条估值的进一步增长没有太多的意义。头条几乎把所有的流量,都押宝在了短视频赛道——抖音。
抖音用户增长很快,但是增长得再快,亿级用户量便已经是天花板。和微信的十亿体量相比,其实还差的太远。如何在用户粘性已经高度固化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撕开一个口子。张一鸣翻来覆去想,最终也没能想出什么创意的点子,还是走了“前辈”周鸿祎的老路,碰瓷腾讯。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674/94d28d59d373866a.jpeg)
经历多次业务竞争和舆论交锋,腾讯与今日头条间的矛盾终于以诉讼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2018年6月1日,腾讯公告显示,已将“今日头条”、“抖音”运营者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字节跳动)、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微播视界)起诉至法院,理由是后者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并对腾讯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同时,腾讯还宣布暂停与上述两公司的合作。
2018年6月1日晚间,字节跳动官方就此回应称:“我们已经对腾讯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提出诉讼”。
相比3Q大战,8年后的中国互联网,早已从PC互联网时代进化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大战也从当年的360安全卫士VS腾讯QQ,变成了抖音VS腾讯微信。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竞争,也从单纯追求注册用户数,变成了追求用户使用时长。为了增加用户在自家产品中的用户时长,各家互联网公司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腾讯的做法是构建超级生态,一个微信APP,就相当于半个中国互联网。无论你是社交、游戏还是购物、休闲、娱乐,微信都可以通过公众号+小程序的方式,满足你的需求,从而确保你在微信上的停留时间。
阿里也是一样,买下优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入口,在支付宝中加入蚂蚁森林和蚂蚁庄园,增加用户打开率和停留时长;买下旅行的青蛙中文版权嵌入淘宝APP,同样还是增加用户在淘宝的停留时长。
巨头尚且如此,今日头条自然也不例外。从早期的迎合人性,拼命推送低俗内容留客,到后来的增加火山小视频和抖音短视频留客,目的也都非常明显,让你在自家APP中停留的时间越长越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1239674/6aa809c6a830a703.jpeg)
如果你问我,中国的互联网从PC时代进化到移动时代后,作为普通用户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我想了想,认为可能是晚睡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网民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了。
过去不管你使用电脑到几点,但是只要你上床躺下以后,终归都没办法再抱着电脑继续用了。不过现在完全不同了,11点躺在床上,随随便便刷一遍手机APP,可能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红利,早已和中国的人口红利一样,告别了“无限”快速增长时代。能够上网的中国人,基本上都上网了。所以如何进一步挖掘用户的价值,就成为了各个互联网公司的首要任务。
互联网没有壁垒,每家公司都能够推出一款功能高度相似的APP,然后加入某一赛道的大战。于是大家竞争来竞争去,发现殊途同归,竞争的都是同一样的东西——用户的时间。
而用户,似乎已经完全失陷在了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无限战争之中。原本离开了电脑桌,基本也就告别了互联网上的纷纷扰扰。但是现在不同,手机人手一部甚至多部,在线时间也变成了24小时。生怕眼睛离开手机一秒钟,就会错过什么重要的消息,从而被整个时代所抛弃。
互联网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想方设法,侵占用户的所有碎片化时间,分秒必争。你等车时要占,坐车时要占,上厕所时要占,聊天时也要占。从你睁眼到闭眼的所有瞬间,你心中念念的都是你的手机。
我时常在和身边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的手机屏幕每隔几秒就会被一款APP的提醒点亮屏幕。因为如果你不在安装一款新应用后先从设置中取消了它们的消息提醒,那么这些应用默认的都是——开机自启、后台自启、全消息提醒,而且是声音+震动+任务栏+点亮屏幕级别的提醒。
从这个层面来看,这场头腾大战一点都不值得吃瓜群众兴奋,因为很多吃瓜群众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时间已经没无限侵占,自己已经成为了手机的附庸。
作为行业的领先者,微信的张小龙还敢在发布会上提出“用完即总”的观点,这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虽然这或许与目前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与互联网公司本身的需求正好矛盾,但是张小龙敢说,马化腾也允许他发表这种意见,就足以证明作为一家行业头部公司,腾讯尚且能够保有应有的底线。
而头条不同,作为市场的后来者,张一鸣的要求始终都非常明确——想方设法,不论手段,将流量做到最大。所以内容低俗没关系,竞争手段恶劣也没关系,只要能够通过算法无限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其留在平台,从而贩卖流量获得收益,就万事大吉。从这个层面说,头条和百度(重要行业的搜索竞价排名)是如出一辙。
所以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这样的公司没能成为中国一线互联网公司。否则,这样的企业价值观,对于用户无疑是场劫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