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三大概八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抽泣着从梦中惊醒,黑暗中,她感觉到耳边有两个声音在小声对话,“这女娃性子真是急躁”,“不知道白天又遇上啥事了,梦里都哭得这么伤心。”原来爸妈听到她急促的抽泣声,却不知道要不要叫醒她,而她醒过来确认是安全的,又悄悄睡去了……
多年以来,想起这个片段,心里都暖暖的;不曾言说的爱,藏满生活的角角落落。回想小时候,最暖心的事就是跟爸爸“偷懒耍滑”。
每年6月烈日炎炎,是家里最紧张最忙碌的夏收时节。那时候,小麦都是人工收割,刚上学前班的阿三也会被父亲用架子车摇摇晃晃的拉到地里面。父亲在前面挥舞着镰刀把小麦一点点割倒捆起来,阿三被要求提个小篮子捡地上遗落的麦穗。太阳炙热的烤着大地,晒得人口干舌燥,却正是阿三抖机灵的时候
她慢慢的提着小篮子挪到架子车旁,伺机躺好,铺一个麻袋,盖一个麻袋,再热,为了偷懒她也能装睡……模模糊糊中听到父亲的几声呼唤,她心中暗自窃喜,却依旧假装睡着。到午饭的时间,再被父亲摇摇晃晃的拉回家!
再长大一些,夏收的清晨常常还不到5点就被父亲喊起来去路边“摊小麦”。村子旁有一条公路,车呼啸而过,要趁着早起把小麦捆撕开,一点点摊平在路上,等过往的车把麦粒揉捻下来。
农忙时节每天连轴转,阿三总是又困又累睡不醒,但依旧要抖机灵。这时候,最佳的偷睡地点是公路边的水渠。阿三躺下去,把麦秆下面铺一些,身上盖一些,整个人埋起来。任耳边车来车往,依旧睡得昏天暗地。父亲有时担心,还会过来帮她把头上的麦秆挪去,怕忙起来有人误伤了她。
长大后的阿三常骄傲的说起当年如何与父亲斗智斗勇,比如各种高难度的装睡;比如下地干活前常常赖在后面,再悄悄溜走去玩……小时候她贪玩又贪睡,父亲却无声的宠爱着她,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旁观她的各种小聪明!
有一首歌唱得好“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虽然并不曾被娇惯,在点滴的父爱中她的“自我”依然野蛮生长。
生活中,多数时候父亲都是沉默的,严厉的,很多事都得按照他的想法办。急性子偏偏还胆子大,阿三经常急于“冒头”发表意见,把父亲怼回去。这在他看来是极大的不尊重,因为就连母亲都很少这么跟他说话。这样的时候,阿三要么被狠狠瞪着,要么被厉声训斥,这爷俩的倔脾气一上来,对抗战能持续十几分钟,空气好像凝固了。“有其父必有其子,能怪谁呢?”阿三多少次在心里给自己壮胆。
家里有三个小孩,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她是老二。那时候“自我很强大”的阿三一直为自己敢于对抗父亲而骄傲,觉得自己就是“正义的使者”,帮助妈妈、姐姐和弟弟反抗父亲的“强权”!
最让阿三骄傲的是,后来的她一点都不像父亲。
除了斗智斗勇,阿三常说的还有“我觉得自己是被书教育着长大的”。多年后在书上看到“我们都被书驯养着长大”,于是立即觉得自己有养父母了。
父母都是憨厚老实的农民,平常在家话也不多。但阿三到哪里都兴高采烈,有说不完的话,抖不完的机灵,常常惹得旁人开怀大笑。父母可不会教她这些,她一直觉得自己都是从书上学来的。
上小学时,不能外出疯玩的日子阿三就把家里的能找到的书都找来看;她看得第一本武侠小说是父亲的,一本没头没尾也没有封面封底的书,残缺不全,她竟然硬着头皮看了好几遍。其实很多她都不懂,只能勉强想像着,猜测着……后来不知怎的,她爱上了读书。
可能你不太理解这是怎样的心情,
小时候,父亲侧躺在炕上歇息,阿三坐在低低的板凳上,趴在炕沿边上写作业。她抬头,视线要穿过父亲高高隆起的腿部才能看到窗外的光亮。屋里慢慢暗下来,那光亮像小伙伴的呼唤,怕它很快暗下去,阿三于是火急火燎的在本子上画着字。
但父亲好像洞察了她的小心思,检查起作业来要求很高,常常要把书上无关的内容也一一考察,就连超出她认知的词语也要问是什么意思。对数学题就更是转换着条件多角度盘问……后来她写作业就各种躲着父亲。
(困得坐着都能睡着,明早早起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