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河南教师读书会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作者: 斯石英 | 来源:发表于2020-10-13 07:34 被阅读0次

    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文/卿孝德

    《三字经》中讲:“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一个人的成长以及三观的建立,正是从青少年时代开始的。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正是知识教育,在课堂教授、以及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因此,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的专家、学者自然十分重视中小学教材内容的选编。

    近些年来,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自媒体也越来越发达。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专家学者层出不穷。

    大家纷纷出面提出了关于课本内容改革的建议,其中以中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选编为主要阵地,提出删减课文内容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

    课文内容被删减,鸡蛋里面挑骨头

    1.《牛郎织女》

    2007年,《牛郎织女》从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语文教材中被删除,并没有明确提出被删除的理由。

    小学语文教师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老师觉得牛郎织女作为中国四大传说之首被删实在是可惜,虽然传说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但它其中不乏先进的思想,二人在封建年代追求自由的精神实属不易,同时作为中国的经典传说,学生们应该有所了解,能够掌握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有的老师想编者可能是担心小学生有早恋倾向,才导致《牛郎织女》在课文中落选。

    2.鲁迅文章接连删减

    提起鲁迅,现在的八零九零后应该印象十分深刻,在以前的教材中,鲁迅文章的学习可谓是一个重点,亦是一个难点。

    但现在的孩子对鲁迅的了解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印象淡薄,翻开如今的课本就可以发现,鲁迅的文章确实在课文中大量减少了。

    当时对于鲁迅文章在课文中是否该删,众人各持己见。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不易理解,用词、语言之深奥并非一般学生就能够理解,无法体悟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但是,凡是因为难就逃避,最终还能学到什么呢?

    3.朱自清的《背影》

    前几年,《背影》被专家点名要求移出课本,其中的原因是:主角的父亲违反了交通规则,并说这篇文章感情虚假,朱自清文风孱弱,笔下的主人公更是动不动就哭,不像个男人,应该被删除

    4.岳飞的《满江红》被删减,甚至还除掉了“民族英雄”的称号?

    关于民族英雄岳飞是否是一个“民族英雄”都引发了争议,2003年时,教材主编余桂元提出:岳飞和文天祥以前对抗的是侵略者,如今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应该属于民族曾经的内部矛盾,不适合再用“民族英雄”来称呼文天祥和岳飞了。

    但由于此事争议不断,并没有得下最终定论,后来莫名地发现中学课本里岳飞的《满江红》已经不翼而飞了。

    其中,莫名其妙被删减的还有《谁是最可爱的人》和《刘胡兰》,这并没有触及“违反交通规则”和“民族英雄”的方面也已经被删减,原因也不得而知。

    难道是为了国际间的友好相处吗?可是曾经的苦难怎能遗忘,也应该令学生知道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曾经遭受的以及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吧。

    自相矛盾的专家学者

    现如今国内的中小学的教育专家,思想上已经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

    他们一方面认为小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较差,所以直接把课文内容中的“导向不良”的“敏感”文章删除;另一方面,他们又觉得中小学生“头脑简单,理解能力差”,故意将一些文章进行简化处理。

    现在的中小学生理解能力并不差,反而很聪明,专家学者自诩甚高,不能切身体会小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一味地降低学习难度,才是不利于中小学生能力和智力的提高,阻碍了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

    随意删改课文,逃避历史问题

    针对《背影》这篇文章,作者重点表达的不是父亲翻越栏杆这一违规行为,何况在以前的那个年代,基础设施建设也并不完善,交通规则也不是人人尽知。

    课文主要想表达出父亲对儿子的爱,虽然没有直接用言语表达出来,但他前来送行的一举一动都饱含了深深的爱意。

    丁启阵对《背影》作者朱自清及其父亲,做出了超出对文章本身的评价,对朱自清进行无中生有的人身攻击。

    岳飞是“民族英雄”是毋庸置疑的,曾经为了国家和民族出生入死的他为什么得不到教材的认证呢?

    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汉族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民族英雄应一视同仁。

    成吉思汗是民族英雄,同样,文天祥与岳飞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岳飞的《满江红》一文不应被删改,教育工作者不应回避这个问题,应该直面历史问题。

    教育对人们的重要性

    狄德罗曾经说过:“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就如中国一句名言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们需要的不是直接给予,而是要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进行更广泛、更深刻的学习。

    我们不能直接给出学生可选择的答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辨别,在学习中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

    教育应该是灵活的,不应是死板的。

    有些课文和训练,应该打开学生的固有思维,不必只有一个固定的答案,令学生进行开放思维的训练,并要有一定的合理性,教育者面对具有争议性的文章,不应以“一刀切”的方式,直接使学生失去了与之接触的机会。

    歌颂爱国主义以及“民族英雄”的文章应该给予重视,在中小学语文课文学习中应分于一席之地,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避免“血腥”,但就是曾经的年代遭遇并奋起抗争了“血腥”,才让我们今天不必面临“血腥”,使学生明白幸福的生活是由革命先辈的热血为我们打下来的,他应该努力学习,才能回报幸福的生活。

    事情有两面性,这个问题是普遍的,但不是回避就能解决问题的。

    教育工作者应主要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一直把学生当做“温室里的花朵”进行培养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py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