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谈谈捐钱活动:
如今我是一名高中生,自小学开始,我经历的捐钱活动就数不胜数。捐钱对象更是“种类繁多”,有病危急需医药费的、贫困山区儿童没钱上学等等等等。很多,也很急,小学和初中因为外宿,还会留一晚缓冲期,可以回家找父母要。高中住宿了之后,常常在我写作业时杀我个措手不及,就只能自掏腰包。
我有一个同学,家庭状况一般。她的父母节着点给生活费,她节着点生活。她是个美好的人,会将生活中的苦转化成对生活的爱。生活努力,坚持上进,喜欢的东西永远是自己努力追求。
就近一次捐钱活动挂上黑板时,她冲我无奈一笑。即将爆发的雷雨总是藏在寂静又闷热得黑云之下,那一刻,我的心中是闷云 。
我想起不到两小时前的晚饭时间和她啃面包时,她对我说她只剩下20块钱,当时距离周末回家还有三天,也就是说三天里她只能吃三餐。
无奈笑后,她从口袋里摸出五块钱,交了。这一刻,我的心中是暴雨。
那次捐款我不想交,她也不想交。但是不行!因为知道不捐会被啐。轻则“哎呀,你没交啊”;重则“贫困山区的小孩很可怜的”。试问谁受得起?
如此,让我回想起一个大笑话。
记得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正是吴京《战狼2》成为票房历史的那段时间。
九寨沟地震,许多明星富豪都捐了很多钱,以百万、千万、亿为单位,我很吃惊,这是我只在数学或物理运算中涉及过的单位。
这让我替女娲娘娘感到高兴,当年有她补天,给咱们留了个美丽的人间,如今有他们补地,为我们创造了个漂亮的网络世界。
也许是为了得到女娲娘娘的奖赏吧,生怕娘娘不知情,所以才一个个宣扬着,传阅着,恨不得挂脑袋上出街,好方便了娘娘。
又也许是这些土豪的捐款单,惊艳到了许多和我一样只运算过这些数字的low X,这一个个抱拳的呀,恭敬话说的比我给爷爷过七十大寿时说的还溜的呀。
赞扬过后发现这最富的(当时看来)吴京竟然一分不捐,唉喽个乖乖,这可不行!于是一个个带着伙伴、家伙跑到人家微博网页底子下“申张正义”。
当时可把我惊了个不轻,先不说四川多有钱,就那九寨沟的旅游业扬名海外的,难道会少那点整修的钱?
吴京有钱了,九寨沟出事了。尽管失败者对腰折了还是比胜者强,但是获胜者就必须帮助失败者,是吗?
是吧。人群的倒向就是道理的方向。
也许老妈说对了,我还太小,很多道理都悟不到,这个道理——强者必须帮助弱者。我悟不到。
还有许多许多、许许多多、非常之多的学校,在捐款活动结束后,根据登记,表扬捐得多的,批评捐得少的。美曰其名子愿为主,结果付出被一句“没有爱心”捻作尘。
什么叫吃力不讨好?尽是被这些有家底啃,有软饭吃的人,每天活的太过逍遥,习惯了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手画脚,把你付出的批判的屁都不是。
再回到学校捐款,都知道被捐者真心需求。
小学,根本什么都不懂。老师说要收钱就回家要钱,看不到爸爸无助的眼神,悟不懂“捐”代表什么,一句老师要,大过天。当老师点名表扬那些捐大钞的同学时,殊不知,一张大钞也许是一家人两天的口粮。
初中,又傻又好胜,你捐了那么多钱被表扬了,那我也要像你一样,反正是老爸的钱。高中好容易懂了点事,但更要面子……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钱,你被捐者再无奈,我认为也不应该要学生的钱。就算是家境好,也是那父母的钱来给自己积德。
城里的老师总认为学生家里的钱是大风刮来的。我初中班主任为了让我们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劳动是说“现在几百块钱对你们来说根本就不算钱,说没钱的都是为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找借口”。
真有需要,如今信息网络如此发达,完全可以发布到网上,若是没有人愿意帮忙,这也是真实与事实,更是真正的“自愿为主”。那么就更不应该到学校募,懂事的都得不了,难道就来坑不懂事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