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我加入了一个群聊,群里面聚集了一些有轻微的心理问题,或热爱心理学的年轻人,群里很热闹,也很和谐,每个人都喜欢在群里讲述自己的困扰和经历,以期发泄压抑已久的情绪,获得安慰,抱团取暖。
其中有个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她说,在生活中她喜欢处处讨好别人,不懂拒绝,也害怕拒绝,这让她苦恼。所以尽管在外人看起来,她人缘不错,朋友也多,她却觉得生活很累。好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谁都不认识。
二
生活里,这样的女孩不少,她们往往性格温柔、听话。没有主见,也不爱发表意见,甚至也不想反驳别人的意见,在职场里,更是小白兔一样的存在,不吵不闹的,领导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怕是一些不合理的工作要求,都很难听见她们说不。
讨好型的人格往往都是情绪性较高的人。他们内心极其敏感,认为只有努力迎合别人的需要,才能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他们的宜人性也会高于常人,不会拒绝他人的要求。
三
我和女孩聊了起来,我问她,是不是从小就在严厉的家庭教育中成长的,她很诧异的说:“是的,难道这和家庭教育有关系?”
是的,有很大的关系,严厉的中国式父母都曾对我们进行过情感虐待。
说的有点吓人,通俗的讲就是错误的家庭教育模式影响了我们的认知与选择,并让我们形成了很不美好的记忆。我们长大后,这可怕的记忆还在指导我们的行为,时不时的出来恐吓一下我们,让我们乖乖听话。
中国的教育很有意思,一直将”不打不成器”和”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暴力理念作为真理。然而暴力只是工具,目的则是让我们顺从。为什么要顺从呢,因为我们是孩子啊,不能忤逆作为权威的家长,他们吃的盐多,走的路长,总是比我们有道理,而且,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好,就算是揍你,那也是爱啊!
四
变态的中国教育,让父母感受良好,孩子学习不好,要挨揍,打完了,就好好学习了。孩子淘气,要挨打,打完了,立马变得规矩。你看,我们从小就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为了不挨打,那就听话吧,我们讨好了父母,就是安全的,不用受皮肉之苦。慢慢的,我们将它视为生存法则,刻在脑海里,给自己洗脑。我们只有听话,顺从,父母才会给我们很多的爱,社会才会给我们很多的爱。
那为什么讨好型人格中,女生占比很高?因为温良恭谦让一直是中国女性的追求啊,有血性的男儿还有反抗的机会,可是女孩子起了反抗之意那就是教育的失败啊,比如打你,你还不哭,那就是不服气,必须打到哭,才算教育完成!
五
而受到严重的情感虐待的孩子,长大了,势必会有安全感缺失的问题,这需要我们用很多努力去疗伤,去治愈,学会和情绪谈合,也和过去的自己谈合。如何去克服这样消极的情绪,你可以尝试以下的方法:
1.不要去苛责父母,沉溺过去
我明白,错在父母,但是要是像父母讨个说法是不太现实的,我曾尝试过,和父亲聊起这个问题,我细数了很多例子,并期望他的道歉,但是我父亲一面像失去记忆般的,表示没这回事,一方面在据理力争,打我因为我的不听话。你看他们无法意识到要你听话是不对的,但你却不能否认他们的爱意,所以不要纠结于父母的想法了,更不要沉迷于他们的错误中去,原谅他们,也原谅过去。
2.学会寻求外界的力量,多肯定自己
这个时候,你需要借助外面的力量,约心理咨询也好,加入社群也好,不要隐藏坏情绪,你可以给你的朋友,爱人坦白心理的想法,可以一遍一遍的去重复这些伤痛,然后获得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告诉他们,你需要很多的爱和包容,请他们配合你。当然我更建议的是去寻找心理医生的帮助,因为亲密的朋友或爱人,并不一定有强大的耐心去配合你,但是无论寻找谁的帮助,都记得能救你的唯有自己,多爱自己一些,没事就夸夸自己。
3.顺其自然,别让情绪牵着走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如果只能看见自己的喜怒哀乐,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过多的关注自己,才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自恋是病,自怨自艾也是病,当我们不自觉的讨好别人的时候,没有积极拒绝别人的时候,不要责怪自己的懦弱,事情发生了,就先顺其自然,不用过度的揣测他人的态度,即使对方认为我的行为具有讨好的意味又如何呢?随他去吧,不要让情绪影响自己。
情绪性比较高的我们,时常处在自我怀疑的心境里,独自承担着一切,希望在你感觉疲惫的时候,能找到爱与温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