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是一门艺术,如何读书是一们学问。
关于读书方法论的书籍世面上有很多。之前读过美国莫提默·J. 艾德勒写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韩国二志成《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日本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等等。从中受益良多。
最近在千聊听了“猪先生”的分享:“跟着民国大师学读书写作”后,发现古往今来的读书方法竟有异曲同工之处。胡适,钱钟书,鲁迅三位大师早在民国时期运用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终成一代大师。他们的读书方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当今世面上流行的读书方法论书籍有哪些不同呢?且听我一一到来。
一,精读和博读
胡适主张精博一体,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有自己杀手锏的专业领域。
钱钟书主张先博后约,由博返约。即先广泛涉猎,博览群书,然后再在此基础提炼吸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鲁迅的十个读书方法中有一项是“泛读:,还有一样是“专精”,.泛览是指要读的多,这点和钱钟书一样,主张博采众长;专精是指要有自己的领域,并且深入下去,不能浅尝辄止。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作者倡导的三种读书方法,是先精后泛的一个过程。
1,基础定向阅读:阅读100本以上和自己业务领域相关的书,
2,加强定向阅读:用一年时间读635本自我启迪的书
3,深层定向阅读:阅读人文古典书籍。
第一种方法为读书的精,后两者读书方法为博。通过这三个从精到博的读书过程,作者从欠400万债到畅销书作家,读书改变了他的人生。
博读”与“精读”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抱着一本书精读百遍,即使倒背如流,也未免会眼光狭窄;一个人博览群书,业无专攻,读无所获,只会成为一个“书袋子”。博读与精读相结合,博读以防毁于偏,精读以防毁于随。只精不博会一叶障目。”而只博不精则好似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二,笔记读书法
胡适有读书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其中的手到就是做读书笔记。
胡适说:“发表是吸收智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收进来的智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讲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智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
钱钟书读过的书不仅多而且不易遗忘,这种本领归功于他独特的读书笔记之法,钱钟书一生中做了大量笔记。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他的笔记分为三类,中文,外文,以及他的个人心得日札。
外文笔记本共一百七十八册,还有打字稿若干页,全部外文笔记共三万四千多页。他的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日札共二十三册、二千多页,。这些日后都成为了钱钟书的基础素材,加以充实后写成文章。
日本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一书中提议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书中提到的“葱火锅式”读书笔记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摘抄书中对自己有触动的内容,然后写下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记上要注明日期,书名和作者名称。另外作者还介绍了随想笔记:自由记录,信手粘贴等笔记读书的方法,长期坚持下来,对读书大有脾益。
三,学以致用
鲁迅的读书十法中有一项是活读。活读是指要灵活运用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以致用。
钱锺书先生能把书中所学用来做学问,他的《管锥编》,光征引西方作者就不下一千人,著作多达一千七八百种,,这真是把自己读过的书 学以致用了。
胡适在自己的文章《为什么要读书》中谈到: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是要读者最终走出书外,用书本知识去验证生活与工作,用读书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去解决现实难题
胡适把“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也把读书人的思路从学海书山中拉了出来,让他们头脑清醒地面对现实与生活。
日本的大岩俊之在《实用性阅读指南》中提倡“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尤其是商务类书籍,只有读完后有所行动,按照书中的方法加以尝试,才能发挥阅读效果。
猪先生说: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它一直在照亮未来。我们正在经历的读书困惑前人早已经历,他们把自己的困惑,经验,总结写入自己的书中,并加以实践,终成一代大师。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仅使他们成为一代学术泰斗,也为后学者指出了正确的成功之路。
2018年我加入了剽悍读书营,读书营举办的清单营和精读营两大主题营让我受益匪浅。清单营十天十本书,每本书总结出十条清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快速泛读大量书籍,并能提炼出书中要点。精读营十天一本书,每天针对自己阅读的章节写读书笔记 ,强调结合自己的案例,学以致用。这两个主题营的加入,让我掌握并实践了如何有效读书的基本方法。
精读,泛读,做读书笔记,学以致用,这些历久弥新的读书方法就像一棵大树的根基,树根越粗壮,枝叶越繁茂。这些读书方法被古往今来的读书者大量运用,并因此获得了自己的成功,或成为学术界泰斗,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
001 文章通过民国大师与读书方法展开了详细的类比论证,并在文末结合自身经历做出总结:精读、泛读、做读书笔记,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
002文章结构完整,逻辑清晰。 作者文笔熟练、构思巧妙,对名人事例与读书方法的举例论证运用自如。
003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作者良好的文字功底足见平时的用心。有想法就要表达出来,多多投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