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宜春方言,即青蛙,属于两栖类动物,以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是消灭农田害虫的能手,有效地保护水稻的健康成长。但是,随着化肥、农药、催生剂等现代化的耕作手段大量输入并使用,在我们当地,青蛙渐渐地从有效的被保护对象范围内退出,“水煮蛤蟆”这一佳肴,凭着其嫩的肉质、鲜的口感走向餐桌,更由于其某些特质,好事者独创了“仙女脱衣”这一诨名,成了男人在餐桌上调笑女客的谈资,故成了一道风靡全城的美食。
水煮蛤蟆以前,吃青蛙主要是以家庭捕捉食用为主,菜市场很难买到,就是有也是偷偷摸摸的交易,被工商局的市场巡视员抓到了,不光是要全部收缴青蛙放生,卖的一方还要罚款,买的一方也要接受教育,所以,一般饭馆的餐桌上很难有这道菜。
在乡下,到了“双抢”时节【赣西一带水稻耕种方式是一年两季,即夏季的早稻与仲秋的晚稻,在收割早稻后,马上放犁开田,栽种晚稻,故曰“双抢”】,如果今天的天气闷热异常,一场大雨或大暴雨过后,意味着今晚的青蛙特别活跃,特别的多,入夜后,村里的男人们就会邀上三个或五个玩的好的伙伴,不顾白天收割与栽种的疲惫,带上松油火把,背上竹背篓,沿着窄窄的田埂,打蛤蟆去,女人则在家里守着昏黄的灯光,带孩子、做针线活,等待着满身泥水的丈夫满载而归。
水煮蛤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至九十年代初,随着“舶来”的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农田里的活计渐渐的少了,更是由于劳动力等各种资源市场的全面放开,人口的流动甚至变得疯狂起来,“赚钱”“打工”成了当时时代的流行热词。
男人们纷纷选择外出到城里打工赚钱。
城里流动人口的陡然增加,导致饮食业蓬勃而起,在一些当时致富政策的鼓励下,菜市场的管理也放松了,有的贩子敏锐看到了价廉物美的“青蛙”里面暗藏的商机,先是小打小闹进而大量的从乡下收购贩到城里的大小餐馆,直接推动了“水煮蛤蟆”这道美食佳肴的诞生。
水煮蛤蟆蛤蟆作为食材的制作过程,场面血腥,我是动物保护主义者,不作描述。不过,就“水煮蛤蟆”这道菜的烹饪方法简而叙之,即:油到八成热,倒入清洗好的青蛙与大蒜一起爆炒,而后倒入清水,同时放入桂皮、花椒、陈皮、茴香、紫丝(也有放荷叶的)、葱结、干辣椒等,猛火煮沸后,文火慢炖约三十分钟,再倒入辣椒油、黑胡椒、啤酒少许,煮沸后,再放盐、鸡精、蚝油等调味品,在男人们大呼小叫的吆喝声中,店家用大碗盆或小脸盆盛着上桌,澄黄澄黄的冒着白泡沫的啤酒、红红的辣椒油、还有雪白的蛤蟆肉相映成趣,食客们在满足视角享受的同时,大快朵颐地满足自己的味觉享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