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Z哥是我的前同事,离开公司没几年,就做到一家小公司的副总,颇有威望。正在大家都羡慕不已时,听闻Z哥已经移民加拿大,并在一家寿司店打工,已经做到大公司管理层的Z嫂也在那里做小时工。
四十几岁了,二线城市三套房的Z哥,放着国内的好日子不过,去陌生的国度从头再来,真让人佩服这巨大的勇气。我们在诧异之时,也有人扒出了更多细节,原来Z哥的孩子今年初三,成绩不是很好,在卷的要死的园区几乎没有什么高中可读,高学历的Z哥两口子舍不得孩子去读中专,才做此选择。只是可怜了跟了他们十几年的老父老母,已经习惯了这边的生活,现在只能被弟弟接回东北老家了。
移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既然短时间成行,说明几年前就在规划和申请了,只是大家联系较少或者没谈这事,所以不知情才诧异不已。我想也许过不几年等孩子上大学,Z哥就回国了,朋友却说,Z哥小儿子才上幼儿园小班,哪有那么快啊?估计要一直在那边生活了。
为了孩子的教育机会,双双舍弃优渥的工作和生活,真的值得吗?
故事二:
R同事的孩子很优秀,即使在人才济济的重点学校,也经常拿三好学生奖状,我们经常跟R同事取经。
最近R同事有些愁眉不展,原来孩子自从新换了新的班主任,这学期没有拿到三好学生。还因为运动会,孩子听同学的怂恿,选择了难度更低一些的4*100接力赛,而不是之前报名的100米短跑,老师就觉得这孩子胆小畏缩,还跟家长严肃沟通这事。在这之后,还有其它一些小事,孩子不再被重视,成绩也有一些下滑,家长也主动跟老师沟通,效果甚微。
贴上去的标签,撕下来很难,而且会引来更多的标签贴在孩子身上。
R同事一咬牙,默不作声的在园区更好的地段又买了一套公寓房,面积很小刚好够上学区资格,无端又背上300W贷款。面对不称心的工作和老板的刻意刁难,想想身上的贷款,也只能咬紧牙关继续撑下去。
可喜的是,R同事的孩子,最近如愿转学成功。不久前,R同事的爸爸也从医院退休了,可以帮忙接送孩子到新学校上下学了,R同事也得以选择更远更适合的工作了。
故事三:
靓姐的孩子读初二了,颇有绘画天赋,这些年经历各种生活大起大落,孩子的画画课倒是没有停,靓姐还经常带孩子去参加各种画画沙龙活动,虽然没有什么中小学的孩子去参加这种活动。
孩子是外公外婆带大的,靓姐负责赚钱养家就好,孩子自小就不爱学习文化课,家教请了很多,孩子经常躲在床底下不肯出来,要么就是把家教老师赶跑,靓姐一边继续请家教,一边也不太放在心上,毕竟,以后要走美术这条路,文化课不用要求太高。换过几所学校,跟同学打架顶撞老师不写作业都是常有的事,总少不了叫家长,靓姐总是想各种办法收拾残局。
前不久,靓姐甚是苦恼,孩子半夜痴迷手机,也不是玩游戏,就是痴迷画画沙龙里那些人聊天,即使没人搭理他。讲道理都不管用,而且因为这事,母子还动手好几次,比妈妈还高的孩子,被没收手机后发怒砸了家里门窗,以及妈妈房间的各种电器,还拿着斧子追着妈妈打。
这次,靓姐真的伤了心,自从创业失败,搭上了多年的积蓄,还欠了一身债,原本计划给孩子报30W一年的中央美院考前训练营的,面对孩子如此的行为,心寒的靓姐,犹豫了,一方面是要舍弃初中学籍,一方面担心不知道哪里去辛苦搞来这30W,会不会因为孩子不能坚持下来而打水漂。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有不受控的冲动行为,大家可以理解,但是过分至此的,也是极少见的。儿童时期缺失的爱和关注,长大后再多金钱也很难弥补。孩子的教育,是一点一滴辛苦灌溉出来的,也许前面多些付出,后面就相对轻松一些,选择更多一些吧。
希望靓姐早日走出经济困境,孩子也更能理解母亲一个人的不容易,平稳度过危险的青春期,有个美好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