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之所以追求优越感,是因为们感到自卑,通过成功的追求优越感,我们才能克服自卑感。
自卑情结是一种不正常的自卑感,他促使人们只追求可以轻而一举获得的补偿和满足,同时,通过放大困难和降低勇气阻止人们通向成功的道路
比如,有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说明他们不想告别婴儿期,因为在婴儿期他们可以自由自在,没有功课,没有痛苦。其实,这些无法控制大小便的孩子很少有大肠和膀胱方面的毛病,他们只想通过这些伎俩来唤起父母和老师的同情。这种表现不应该视为一种疾病,它是自卑情结的表达。或者说是以一种危险的方式追求优越感!
比如口吃。这样的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子,妈妈一心扑在他身上,等他长大后,特别是在他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之后,觉得自己的关注度没有足够的多,而他表达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因此他想出一个新的花招,取得别人的注意力。口吃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当他说话口吃,立刻会成为全家的焦点,通过口吃,他可以获得原本属于弟弟或者妹妹的时间和关注。在学校的情况也是一样,老师会格外关注他,他在家里和学校能获得一种优越感,这正是他渴望得到的。因为口吃,使得老师和家长对他非常的宽容。
对待这类孩子的方法是增加他们的勇气,让她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用一种同情的态度与他们建立友好的关系,不能采取严厉的措施恐吓他们。要让他们相信,可以通过勤奋、坚韧、练习和勇气取得他们一往没有取得的成绩,让孩子变得非常的自信。但是我们教育中最大的错误就是父母或者老师预言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不会有好结果,这种愚蠢的语言会加剧孩子的懦弱。我们应该用乐观的精神来激励他们,千万不要相信可以用羞辱的手段,使孩子改进自己的行为。尽管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别人的嘲笑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教育者神圣的职责就是确保不要让孩子在学校里失去勇气,让他们在老师和学校的帮助下,重拾信心,只有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时,教育才成为可能。
这种自卑情结给我的启示就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不能只通过表面的现象就去下一个结论,采取我们平常所认为的惩罚的手段,当然并不是说教育不可以用惩罚。其实,每一个有自卑情结的孩子背后,都有家庭成长的背景和个人成长的经历,作为一个支撑,这才是它具有自卑情结的真正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