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愤怒大不了掀个桌子,一群人愤怒就是情绪的质变
想起《Desperate Housewives》第七季中有一集讲述的就是一个可怕的愤怒的故事。
小镇居民paul young因杀人入狱,虽然那时的他已经一无所有,妻子死了,儿子也背叛了他,本着人道主义精神,paul觉得他的邻居们应该给予他应有的关怀,但现实是他不仅没有得到任何一位邻居的关怀,更是差点被邻居踩进泥里。
后剧情反转,paul被无罪释放,回到小镇的paul开始了他的报复之旅,他要报复那些对他冷漠的邻居,他布置了一系列计划,最终将一个罪犯过渡屋引到了镇上,小镇的安宁一下子被打破了。邻居们在市长给paul开表彰大会那一天发起了抗议。
他们聚集了所有能聚集的人,高举着标语牌,歇斯底里的喊着“还我家园”“还我家园”。他们的不安、焦虑、害怕,最终都演化成了愤怒,最终他们冲上主席台,一声枪响,愤怒的人群吓坏了,他们竭尽所能地破坏所有能破坏的东西。
他们将拳头挥向无辜的人,挥向自己的邻居,有人开始歇斯底里的在人群中大声疾呼自己孩子的名字,居中女主角Lynette看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一个个变得就像陌生的怪物,他们的眼里充斥这愤怒、甚至是仇恨,她吓坏了,她本是这场抗议的组织者,她本想着他们会顺利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当她看着眼前的一切,她觉得自己错了,她想起自己儿子的话“妈妈,让罪犯在我们这个镇生活不是更有利于他们改邪归正么?,为什么要赶走他们?我们这是爱么?”
这次集体愤怒事件的制造者paul young坏笑着对lynette说“你看,你的朋友不是和那些罪犯一样么?”
你和《乌合之众》中那些激愤的群众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没什么不同。很多人在对《乌合之众》这本书赞口不绝时,却神奇的站在了上帝的视角,仿佛在审视人类这群乌合之众,不知哪来的自信。
勒庞在这本书里说,“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人类的机体的确能够产生大量狂热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愿望受阻的群体所形成的正常状态,也就是这种激愤状态。”
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会使群体表现出一些孤立的个人不可能有的情绪和行动。在群体中间,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会感觉到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力量。(一群人在一起仿佛就可以代替上帝,力大无穷)
到最后就是这种群体激愤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甚至激起更为可怕的社会涟漪。
所以,要劝自己,在人群中保持清醒、独立思考,不加入任何一派,因为即使是正义的一派,在故事的结尾也未必就是美好的,甚至更为惨烈。
一个人在某一特定场合平均只有一次掀桌子的机会
因为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当你掀完第二次就得走人了,所以这一次再省着用也还是不够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无数次想要掀桌子的原始冲动,真的无法克制么?
好像还真没什么诀窍,唯有使自己内心变强大,在即将要愤怒或已经开始愤怒的时候,能够握拳坚持下,只想一种问题,这种问题分三个层面,每个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去选择:自身层面,我有没有错;对方层面,ta配让我愤怒么?(王之层面);情境层面,因为什么人、什么事而激起了愤怒。
对愤怒理解的一个小误区
愤怒全都是负面的么?
我们都知道情绪都不全是负面的、不好的,比如痛苦,会指引我们去寻找一个摆脱威胁的方向;焦虑,告诉我们,事情很重要,要立刻行动起来;而愤怒呢,其实是我们在试图保护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尊严、生命、信念等。合理的利用情绪给自己的信号,有效的处理负面情绪降临时我们的内心感受,真的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仔细回想,在曾经有过的的愤怒里,你对自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你对别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预防愤怒的再次降临,也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愤怒,不会让人失去理智,只有无法控制的愤怒才会像决堤的洪水、像罗马竞技场中的野兽,将你瞬间吞没。
本文相关链接:http://www.jianshu.com/p/e02c3585f733 沉默中的歇斯底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