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如何反应很重要?
一位头发上夹了一只漂亮蓝色发夹的小女孩,在小区的小树丛中玩石子、玩树叶时,被几位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围了起来。为首的一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叉着腰指着蓝发夹的小女孩:“你这只发夹太丑了!”
其他小女孩开始发声附和:
“你这只发夹的颜色很难看!”
“这是世界上最丑的发夹了!”
“戴这个发夹的人会被怪兽抓走的!”
“赶紧丢掉吧!”
……
听到同伴们都这么说,红衣小女孩上前一抓,把小女孩头上的蓝色发夹扯了下来,蓝发夹小女孩被突如其来的抢夺吓得“哇”一声大哭起来。其他小女孩一边抢着看发夹,还一边对痛哭的小女孩骂:“丑八怪!”
目睹这一幕的蓝发夹女孩的爸爸冲过去,怒气腾腾地从一群小女孩手里抢过蓝色发夹,最后低吼了一声:“下次如果再欺负小豆,我要把你们都抓给怪兽吃掉!”
欺负人的小女孩们哭喊着逃跑了。
蓝发夹小女孩的爸爸说:“如果我的孩子欺负别人,我一定会狠狠教训我的孩子,让她记住永远不能欺负人;但如果我的小孩被人欺负,我一定会拼命保护她。因为这是我作为爸爸的责任!”
大家觉得这位爸爸做法如何?面对孩子被欺凌,父母应该是怎样的态度?
▲欺凌,给孩子带来什么阴影和后果?
2014年,美国权威杂志Am J Psychiatry发布了一项长期研究,研究对象为8000个有欺凌经历的孩子,研究团队从他们7,8岁的年龄,一直追踪到他们40-50岁,结果发现:有欺凌经历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健康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情绪更容易焦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高,有些人还会轻易地选择轻生。
除此之外,有频繁欺凌经历的,会变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逆来顺受的孩子,他们自卑、没有活力;一种是仇恨型的孩子,他们敏感、脆弱、易怒,容易把怒火发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孩子或小动物身上。
▲孩子被欺凌,爸妈到底要不要帮?
视欺凌和伤害程度判断。
1)孩子被偶然一次欺凌?
一般来说,孩子被偶然一次欺凌是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的,因为有时孩子自己能很好地应对,比如第一次被欺凌了,第二次会忍不住反抗;有些欺凌他人的孩子,有时只是一时兴起。这时父母也可以询问自己孩子的意见,“是否需要爸爸妈妈帮忙”。
记得我家儿子第一次独自出门买酱油时,回家的途中被几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围着,要他把手里的零钱交出来,否则就打他。这时偷偷“护送”孩子买酱油的爸爸冲过去:“干什么?谁要欺负人,我就要把他们变成肉饼!儿子,你说我要不要把他们都变成肉饼?”
儿子看到爸爸出现很惊喜,笑着摇头:“变成肉饼会很痛的……”几个熊孩子一边嘻嘻笑着说“叔叔,我们都不想变成肉饼”,一边快步离开了。
2)孩子经常被某个孩子或某一群孩子欺凌?
倘若孩子被经常性地欺凌,无论是固定的一个欺凌者或一群欺凌者,这种情况一般会给孩子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为次数频繁,孩子也重复性地遭遇心理伤害,会大概率地带来心理阴影:比如一些小朋友可能不敢外出玩耍或上学,遇到欺凌的孩子会躲避,宁愿待家里也不愿外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
看电视时看到相似场景会突然大哭;
把自己被欺凌时穿的衣服或鞋子丢掉;
睡觉时会惊醒,甚至大喊“不要欺负我”等字眼;
提到欺凌者的名字时会紧张……
这些行为表现的背后,是孩子们已经受伤的心灵,不仅需要父母们正确引导,父母还需要当孩子的坚实后盾。
▲总结:父母具体该如何帮孩子?
如果是生活社区内的小朋友间的欺凌,爸妈们可以找对方的家长反映;
如果是校园内的欺凌,爸妈们找对方家长的同时,最好有老师和校长的加入。
父母做这些行动的目的,是要让欺凌他人的孩子知道——家长在关注这事儿,别乱来;同时也会给被欺凌的孩子带来信心——爸爸妈妈在意你,我们正在努力地帮助你。家长们不需相互闹矛盾,有时只需要向对方传达欺凌的事实,就能让欺凌者收敛和停止,也能帮助自己被欺凌的孩子变得勇敢起来。
一次幼儿园郊游中,一位绿衣小男孩从书包里拿出一包薯片,打开后一片片往自己嘴里送。这时,一位粗壮的小男孩跑过来伸手就抢,两人在争抢中,粗壮小男孩把薯片袋子扯烂,薯片哗啦啦撒了一地……看到绿衣小男孩哭闹,粗壮小男孩还瞪眼睛嘲笑:“小气鬼,不分享还哭?”
这时,绿衣小男孩的妈妈出现了,她牵着委屈的孩子,先给老师播放了孩子被抢薯片的整个过程的视频,然后让老师陪同他们,找到粗壮小男孩和他爸爸,也给对方家长播放了这段视频。看完后,粗壮小男孩的爸爸不仅严厉批评了孩子,还惩罚孩子用零花钱买了10袋薯片“赔罪”。粗壮小男孩再也没欺负过别人,绿衣小男孩还是那么爱吃薯片。
无论什么时候,父母始终是孩子的坚实后盾——为孩子挡去欺凌,抹平伤害,给予孩子前行的力量!
关键字:欺负欺凌、幼儿人际、保护孩子、亲子育儿、早期教育
幼儿说,(亲子)心理咨询师黄杏贞,学习幼儿心理研究和知识,分享科学、有趣、实用、有价值的育儿心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