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行业面面观上班这点事儿主编推荐
你是不是也曾好奇:这个行业里40多岁的人都去哪了?

你是不是也曾好奇:这个行业里40多岁的人都去哪了?

作者: 莫同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10:02 被阅读591次


(备注:此定位方法为高阶版,需至少3年以上工作经验,如果你天赋异禀,当我没说。下次我会再出一个初阶版的定位方法)

你的定位是什么?

我赌:90%的人看到这个问题都会一愣。

只有10%的人会想一想之后,然后有了一个粗糙的答案。

只有1%的人能给出一个条理清晰、描述细致的答案。

接下来的教程就是给想成为这10%甚至1%的人准备的。

对于90%的人来说:

自己的定位,就是没有定位。

这样的人特点其实也很鲜明,例如:

1.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从来不挑活。

“我一直觉得要做个有综合能力的人啊,学得多做的也多,但不知道为什么很疲惫”

“我入职3年了,吃苦耐劳,从来不挑活,加班跟打了鸡血一样,可就是不升职”

2.他们在求职的时候,表现得适应面很广。

“其实市场和运营我都可以,您看哪个更适合我呢?”

“数据运营、产品运营、内容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我都做过,我觉得这几个岗位我都可以胜任。”

3. 然而在背后,他们最喜欢抱怨却是:

“我也不知道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啊。”

“我的定位是什么?我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太大的特点啊。”

这样的人群,往往也是“职场中年危机”的易感人群。

“职场中年危机”是一种被大家避而不谈却又如此广泛流行的职业生涯病:

工作好几年,还是停留在初级职位,而且升迁的机会还很遥远。

感觉自己做了很多的事,但是并没有因此获得职业的安全感,反而感觉越来越容易被新人取代。

有时候会心虚, 感觉自己的薪资增长更多来自于年纪的增长,而不是所创造的价值的提升。

很好奇地打探这个行业里40多岁的人都去哪了?有种未雨绸缪兔死狐悲的淡淡忧伤。

动不动就跟风谈论“逃离北上广”,表面上是说大城市生活环境差,实质上是你一直停留在原地,已经快跟不上这座城市的步伐。


为什么要定位?

一句话来说,就是定位让你更不同、更专注,从而获得职业发展的头部效应。

1. 定位的核心实质是差异化。

网红脸是没有定位的,因为流水线生产,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脸盲”这种病由她们在人群里传播扩散,发扬光大。所以网红脸是做不了真正的明星的,只有像刘诗诗、刘亦菲这种美得各自不同的人才可以。

2. 定位让你更专注。

差异化就是大家虽然都是瓜农,但你种大瓜,我种小瓜新品种—黑美人。而且我只种黑美人,专心致志地种,心无旁骛地种。不是黑美人这个品种的瓜我就不种!

3. 差异化和专注最终产生的是头部效应。

当大家都是瓜农,且都种一样的大瓜,那只能打价格战了。而且成百上千的瓜农,你要想成为瓜种得最好的那个瓜农太难了。但是如果别人都在种大瓜,你却在种黑美人,而且潜心钻研,那么你想成为种黑美人种的最好的瓜农就简单多了。

头部就是一个群体里最冒尖的那部分人。而在商业市场上,头部的收益往往远超中部和尾部,这就是头部效应。


极致的细分来自于独创的概念

我是做职业规划师和思维教练的,我也一直在思考我自己的定位问题:

在职业规划师领域,我该如何和别人区分开来?

这个行业其实还比较新,市场细分度远远不够。

大部分的人的标签都是“ 职业规划师”,然后最近出现了一个新的细分趋势,叫“优势教练”。

那大伙可能会问我,说:那你也去做优势教练呗!

我会告诉你:我不!

其实我本人非常认可“优势教练”这个细分领域,只是我个人非常偏执地认为:

极致的细分不是来自于市场中已经存在的某个细分市场,而是来自于独创的概念。

就像“跃迁”这个词,其实古典老师给这个词赋于了新的含义,成为属于自身的独创概念。

至于属于你的概念会是什么?别着急,下面就按照我的步骤一步一步来!


定位四步法:问题-解决方式-优势

要寻找到自己的定位,可以跟着我一起来回答以下3个问题:

1. 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即便是同一个行业的人回答起来也不见得一样。

有的职业规划师可能会这么回答:我帮助大家来做职业规划。

我的回答是:帮助职场人士进行自我发展模式的深层认知,制定职业规划,寻求职业发展和突破。

tips: 每个人对于自己要解决的问题定义是不一样的。你的回答越具体越能帮助你寻找到自己的定位。

2. 你的解决方式是否有差异化,或者更高效?

其实职业规划师是一个证书,而且坦白地来说,是一个并不难去获得的证书。

目前只要你花上几千块钱,然后用三天左右的时间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这个证书。

所以,很多人拿了这个证书之后,却一直从未给别人做过职业规划,更不要提付费的职业规划,更不要提能符合自己时间成本的付费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这个课题很大很重,需要背后有你丰富的职场经验和人生阅历,以及你是否能够把你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化,从而让你的来访者更容易吸收和执行落地。

每个人职业问题的背后,隐藏的都是某种自我发展模式:包括你的职业发展模式、人际交往模式、思考问题的模式。只有从问题的表象层层抽丝剥茧,认识到你过去的道路所蕴含的深层次的自我发展模式,你才会对职业规划作出更深远的思考,和更本质的改变。

因此,“对自我发展模式进行深层认知” 是我自己差异化的解题方式。从实践中来看,也更为高效。

Tips:当你很具体地回答“你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的时候,可能答案里面就已经隐含了你差异化地解决问题的方式。

就像面对一道数学题,你要想到不同的解法,然后选择更有效率更适合自己的解法。

3.你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优势?你在你所采用的差异化的解决方式上有什么优势?

我还是继续从我自身的经历做一个案例解析,供大家参考。

首先,从个人经历上来说,我经历过两个极大的转变:

(1)从不断的弥补自己的劣势到不断发挥自己优势的切身体验。

历经约10年的时间,我孜孜不倦地去探寻自己的优势所在。在我的学生时代,我总是不怎么费力就能成为别人眼中的学霸。但是当我初入社会,去做流程管理去做销售的时候,我需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取得一个中上游的成绩。可能对于别人来说,他会思考如何再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去弥补自己内向的性格,去让自己由一个创意十足的人变得更加小心细致、谨小慎微。

但我不想这么做,因为我过去学生时代所有的经验都告诉我:

追求优秀最好的方式,是努力,而不是费力。

努力,是你一直在投入时间精力,而且事半功倍。

费力,是你不光投入时间精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内耗,而且事倍功半。

(2)从害羞内向自闭的状态,逐渐变得乐于和人沟通,善于和人沟通。

5岁那年因为一场大火造成全身40%的烧伤,这段经历让自己曾经是一个特别害羞内向的人。步入职场之后,机缘巧合之下做了3年的销售,刚开始是被逼得不得不和人沟通,到最后享受这个过程。让我更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困难以及如何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在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上,我在以下2个方面做过比较长期的积累:

(1)长期研究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研究生时期在咨询公司实习,接触到麦肯锡工作法这一类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因为曾经想去北美读法律硕士,所以在准备lsat的考试中开始了解批判性思维;在工作中做营销方案策划的时候,因为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又深入钻研结构化思维。这三种思维模式在我十年职业生涯中被不断运用,熟练之极。以至于我能够比较容易地看到一个人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思考问题的模式(而这一点属于职业发展中非常深层次的因素)。

(2)从大学期间便开始辅修心理学。工作十年在业余时间也会一直去研读心理学的书籍,甚至最近还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成为一名持证上岗的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中遇到的人际关系问题,或者抗挫折能力、抗压能力,要进行深入的解读,必须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知识与技巧。

因此,我的自身经历和技能储备,能够非常深入地帮助来访者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自我发展模式的深层认知”:职业发展模式、人际交往模式和思维模式。

我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模式型”职业咨询顾问,帮助来访者“进行自我发展模式的深层认知”,从而能够更好更深层次地去解决来访者的职业发展问题。

Tips:

要认真梳理自身的经历、性格特点、知识和技能的积累。

这就是你的前半生,回顾它,面对它。

不管多么糟糕的人生,都会隐含着命运给你的启发。


对你所得到的概念进行定义、归类、举例、阐述优势。

当你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概念(对我来说是“模式”),如何借助这个概念让你的定位变得更清晰呢?

我们没有办法把脚步仅仅停留在一个模糊的概念之上,还必须再向前探索。大家一起跟着我再往前走四步。

第一步,定义:尝试用一句话来解释这个概念。

从之前的分析中,我在职业规划师的领域总结出一个概念,叫做“模式”(做一名“模式型”职业规划师)。

那怎么来解释“模式”呢?

模式就是一种深层规律的总结。

第二步,分类:尝试把这个概念分成几个小类。

分类是人类更清晰地认识一件事情的基本思维方式。

如果我们把“人”这个概念解释成: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

那么如果我们继续把人进行分类,按肤色可以分成黑人、白人、黄种人;按性别可以分成男人、女人;按性格可以分成内向、外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开始变得更加深入。

接下来我们尝试把职业规划领域的“模式”来进行分类。我会划分成:职业发展模式、人际交往模式和问题解决的思维模式。这三种模式共同构成了影响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

第三步,举例:然后我们再对你所取得的概念(或者概念的细分类别)进行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也是一种对概念进行认知的方式和手段。

就好比如果你刚学习了关于“人”的概念,那么我给你看几张照片,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一个白人男性、猩猩、猴子、大象、孔雀。你能够指出这个白人男性是“人”这个概念的一个具体例子,那么就证明你更好地掌握了这个概念。

例如,关于职业发展的模式,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弥补劣势型职业发展” vs “发挥优势型职业发展”。

关于人际交往模式,我所观察到一个很重要的模式是“技术流” vs “ 走心流”。曾经有人在知乎上问我:作为二把手,我怎样和不接地气的傻白甜一把手相处呢?这个人就很技术流,就是想获得一些“我内心看不起她,但我怎么装得很喜欢她”的技术。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只求招式,不学内功心法。最终打出来的只能是花拳绣腿。技术流往往高估自己的演技,低估他人的智商。做人要走心。如果真的想和别人好好相处,先发自内心地学会去欣赏别人。

关于思维模式,主要可以从三方面去考量:批判性思维、结构化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批判性思维的领域,“独立思考”vs“从众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

第四步,阐述优势:这个概念(例如”模式“)会在解决具体问题上会有什么样的优势?

这一步很关键。如果你搞不清楚这个概念在解决问题上有什么优势,你要这个概念有毛用?(我们要做理论派和实践派的完美结合)

那模式型的教练有什么优势呢?我打个比方。

大家可能都了解一个词,叫渡劫。

渡劫一定是要有九道天雷的。这九道天雷用来干嘛呢?

劈得你痛不欲生的同时,也在给你洗经易髓。

通过表面呈现出来的职业问题,去深入挖掘自己的“自我发展模式”,就是一种高强度的洗经易髓。

“模式”型的职业规划师,要去寻找来访者所提供的纷繁信息背后的基本规律,确定问题的根本性原因,帮助来访者获得对自己的深层认知,寻求对问题的深层次解决。


Tip: 对你所获得的概念进行定义、归类、举例、优势阐述,从而让你的定位变得更清晰,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重新审视你的定位:能否帮助你在当下破局?

如果你只是给自己找了个定位,又或者找了个概念。但是你还是不知道眼前、现在、当下该具体实际地做一点什么事情,那么这个定位就是没用的!

继续举个栗子:

如果我定位是一名“模式型”的职业咨询顾问,那么要尝试去总结和发现来访者的“模式”,必须建立在对对方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

而传统的职业咨询,是你来了我就开始问问题,问了几个问题咨询时间也就差不多结束了,最后草草收场,能给出的结论深度相当有限。

因此,我必须在传统的咨询流程上作出改进,总结出一套“前戏特别多、收尾不偷懒”的咨询流程:

(1)首轮超详细的咨询准备:

3个定性问卷探寻你的能力事件、职场关键事件、生命价值观。

6个专业测试量化你的性格、行为模式、优势、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情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10个开放性问题,让你深度梳理和回顾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第二轮及多轮的深度问题清单:

收到你的首轮准备资料之后,我会仔细阅读,并根据你的回答提出第二轮深度问题。

在收到你的第二轮深度问题的回答之后,我会酌情提出第三轮或更多的深度问题清单。

这样的做法,确保我们在咨询之前已经对问题和你的相关情况背景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从而在面谈时能把咨询进入到一个普通咨询无法进入的深度。

(3)咨询后的书面报告

模式来自于深入分析之后的总结提炼,当咨询前准备充足能收集到更多有效信息的同时,在咨询后进行书面的二次梳理和提炼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环节:在咨询后提供书面的咨询报告。

以上一些对于工作的改进是基于一个人的定位出发,同时又能够进一步加深巩固一个人的定位。这就是某种程度上的破局:指引着你朝着某个方向作出一些具体而又有价值的实际行动,加深你的差异化。


我不是牛人,我该怎么定位?

很多次我在和来访者讨论定位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问我这么一个问题。

比如说,我对一个女性来访者说:你非常善于社交和整合资源,你可以把“商务拓展”作为你的基本定位(后期再对商务拓展进行更细致的定位)。

她想了想,说:跟我自己的其他方面比(例如项目管理),我的“商务拓展”能力是不错。但是如果和这个行业里面的牛人比,我感觉自己这块也没什么优势啊。

原则:不要想太远,从身边的头部做起。

不要总想着一上来就老子世界第一。

如果你是一名商务专员,那么你应该先努力在你们这个小团队里做到靠前的位置;

如果你是一个写作的自由职业者,你先考虑为你的公众号先积攒1000个粉丝;

如果你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先尝试成为你们这个年级语文教研小组的头部;

如果你是一名融资经理,先考虑成为你们整个公司融资额度最高的人。

先占领一个小系统的头部,所累积的优势,又会推动你去占领一个更大系统的头部。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所有看上去的一步登天,背后都是辛苦的步步为营。


我是莫同

有人为了百万年薪而写作,我是拿到了百万年薪才写作。

请关注一个可以真正帮到你的人:)

职业规划师、思维教练、心理咨询师。

在行300单行家,知乎职业规划领域专栏作家。

曾任世界500强高管、互联网公司运营合伙人。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学士、传播学硕士。

作者的其他热门文章:

你的优势在哪里?开宝马的学渣教会我的事! - 简书

当我全身烧伤面积达到40%以后...... - 简书

千万年薪的女生告诉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关注美三代,点赞富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不是也曾好奇:这个行业里40多岁的人都去哪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qd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