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湖南省散文
唐国明:作家本来就是一个为了实现通过写作挣一碗饭吃的职业

唐国明:作家本来就是一个为了实现通过写作挣一碗饭吃的职业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9-05-06 15:21 被阅读17次

唐国明:作家本来就是一个为了实现通过写作挣一碗饭吃的职业

————————————————————————————————————

………………………………………………………………………………

(本文作者唐国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为我个人认为,许多情感的方式,不一定要以群聚的方式去表达的,但群聚又成了世俗普遍的方式。从我小时候起,我就随父亲去参加过很多群聚。每在一次群聚上,作为旁观者的我,见一大群人在一起后,就开始了各种不尽人意的行为,丑态毕露。我记得有一回竟有人与我父亲大声说我父亲一辈子买不起一部电视机。我当时14岁,刚小学毕业,那年秋天上初中。我听了这话后,回家我就劝父亲去信用社贷款做竹料生意。

在那年暑假我与我父亲起早贪黑,日餐露宿地做了一个月竹料生意,买了台新的黑白电视机。由于当时山村没通高压电,村里的小水电站也废弃了好多年了,只有用电瓶去另一个村充电放。那是我整个村里买的第一台新电视,往后每晚家里总是挤满了来看电视的人。

在那年我读到《红楼梦》,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选择了这个不需要常群聚,只需独处的职业。在别人眼中,我生长在那样的家庭,我成为作家是不可能的。本来作家就是一个职业,直到2018年,在世人的眼里,还以为作家不是一个职业,是业余一个不耽误正业的事。

从14岁那年起,我就梦想着有一天,如果能天天看书写文章,能每天换三餐饭养活自己乐此不彼地写下去就行。就因为这个小小的梦想,从1987年始,一直拼搏到2010年,才算达到了意愿。当时我拿到第一笔稿费时,我在岳麓山向阳坡的房间里独坐了很久。也有过想去大吃大喝一顿的冲动,但我想到这没什么,只不过离我用写作的方式解决温饱越来越近了而已。

后来,受媒体关注后,有人以为我会发财了,其实一开始我就明白即将意味着什么。那时我很害怕见亲人,见同学与熟人,觉得自己似乎是为家里做了最丑的一件事,给他们丢了脸,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有时上节目,媒体提出要我家里人出镜的要求,我几乎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他们总是有那么多方法,让我只得最后同意。经历一段后,也就无所谓了。其时,我一同村老乡给我打了几次电话,说要见我一面,我只能说等以后吧。另有一个宿舍女同学小聚,邀我去。她们以前的小聚,邀我时我从没有推脱过,但那次,我觉得做了见不得人的丑事一样,不敢去。但同学真是同学,她们第二天又一起跑到我住的地方,在下面那个小餐馆聚会了一次。我当时只觉得满心愧疚,因为自己没做出世俗的成就,老是有白吃白喝她们的味道。虽然别人称我有点名气与成就了,但在世俗人的眼里是很奇怪的。在他们眼中,我至少不是活成现在这个样子,但事实却是这个样子。我也看开了,能有一碗饭吃,能干着贴自己心喜欢的事就好,干什么不就是为了一碗饭。旧时的皇帝天下就是他的,也不过日吃三餐;有那么多女人,一晚也只能抱一个入眠。

我明白,我这么多年,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为什么还不放弃用文笔挣一碗饭吃的梦想?这个真没有什么好解释。我看过许多名成功就的人的解释,都是一种言不着意的解读而已。我前一阵子,顺着人意描述自己的现状给自己安名为“一餐饭先生”,觉得还不是太恰当,更恰当些,叫“一碗饭先生”更好,但为了描述另一种社会现象,觉得“一餐饭先生”更妙。

其实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需要向谁去解释,自然懂你的就懂你,不懂你的永远不懂你,只是在许多时候自己有所顾忌。更因为媒体的发展,人也要与时俱进,但我说内心话,不太很想让亲人与同学朋友见识我在媒体上的行为方式,然而有许多东西是需要自己在媒体上做的,但你表现在一个群里或一个圈里,人家就会认为你显摆浮夸;甚至认为你怎么怎么……所以我一般不加入与自己关系亲密人的群,到现在在社交媒体上我的家人我都没有加,平时家里有什么事都是通过电话联系。

为了更好的生存,也为了继续自己的梦想,同时也为了更快将自己的文学及其他成果传播出去,我只有如个团队一样去忙碌。可能很多人以为我闲得很,其实也是一样的忙一样的累,不是人认为的那回事,不过是能自由调节自己的时间而已。就如如今的小孩,人以为很自由快乐,殊不知他们从上学那会就在大人的思维里被押上了战场,就得开始起跑一样。

甚至有人认为我除了写作,就干不了别的,这想法很荒唐,说实在的,我要抛弃写作,干别的我也会干得很出色,就凭我能十多年呆在岳麓山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能守住自己这一份清闲我就能说这一句话。不说面临别的,就是我的家人这一关,在中国家人这一关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与一辈子的成就。能让家人安宁的让自己关起门来做一会在整个世界都看起来都不实际的美梦,何况让这个美梦已成为了现实,有人几乎是质疑的,认为这样的梦只能在贵族家庭能实现,不可能实现在我身上,但已经在我身上实现了这个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有人说,我算是一个特例与唯一了,我起初对这句话充满了质疑,但渐渐地也认为确实是这么一回事。

我有时想起买了我书的同学,他们是否是真的买去看,还是……我有时一想起就惶惶不可终日。

人活着有时不光是名利,终究还有人情与烟火味。我似乎理解了一切群聚,理解了各种各样宴会,也理解了自己有时守不住自己而情不自禁地去参加活动的行为。

但愿天下人各自真诚相处的群聚,而从不留下如我14岁时在一次群聚中见我父亲所遭遇到的阴影。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国明说:“中国精神就是‘思危奋发、安和天下’”。

唐国明在长沙岳麓山租住的8平方米房间里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与奋斗,不但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础上,重新诠释创造了长沙湖南人新时代的湖湘精神。在互联网时代,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下,在唐国明身上形成了一种——

………………………………………………………………………………………………………………………………………………………………

“雷劈不倒,火烧不死,风雨不垮,似朗月清风;日食随时,起住随所,执笔随心,如闲云流水”;

…………………………………………………………………………………………………………………………………………………………

“对汹涌潮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流血不失长风情怀;居安宁山脚,贫则无忧富则无过,火烧无损鹅毛风范”;

………………………………………………………………………………………………………………………………………………………………

“与时俱进认知世界真理,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改造现实命运,修德安和天下”

………………………………………………………………………………………………………………………………………………………………

——带有湖湘味的唐国明文人“冷板凳”式的新时代中国追梦精神。

唐国明简介:

………………………………………………………………………………………………………………………………………………………………

(唐国明的《鹅毛诗》一书即将出版,此是他诗集一书封面的设计初稿)

唐国明,男,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

自2013年起,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网络新媒体报道至今。

上过电视综艺节目《中国梦想秀》《最爱是中华》《有话就说》《今天不烦恼》《完美告白》《“写月诗欢乐会”中秋文艺晚会》《逗吧逗把街》《我是站神》《都市夜归人》《钟山说事》《凡人城市.市井发现》《都是晚间》《娱乐急先锋》《夜线》……

2013年底,开始写鹅毛帖,2013年12月7日长沙晚报在《身边他和她,因梦而改变》专题年终回访报道中以《红楼书痴出名,一幅字换得上千元》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14年1月6日湘声报在《“红楼痴人”唐国明:梦与现实的回归》专题报道中说:“上月初,一位福建网友看到唐国明写的字后,打电话表达‘要一幅字挂在客厅’的想法。唐国明……信手写了一幅《不足歌》邮寄过去,竟换得1088元润笔费。还有一次,他的一幅字……换得了3000元报酬。”

2015年其独创于2009年的鹅毛诗网上走红。 2015年2月14日《西安晚报》以题为《湖南鹅毛体诗人唐国明走红新媒体》报道鹅毛诗。

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

2017年鹅毛诗谣网络走红,2017年12月27日、2017年12月29日、2017年12月31日连续三个晚上湖南都市台“都市晚间”以各种形式为题报道了他以诗谣方式唱鹅毛诗的事迹。

2017年,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写其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梦想,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还有一个这样的读书人》于2018年4月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

2018年4月完成《唐国明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

2018年10月以写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得出自己结论的自传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获由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中融青年原创文学大赛”入围奖。

2019年1月23日唐国明在“半途终极变数”论断的基础上再发现:一个偶数加这个偶数的一半,永远是3的倍数。即(1+n)+(2+2n)=3(1+n)

附唐国明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数学成就摘要:

……………………………………………………………………………………………………………………………………………………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转向下一波段过程中若2+3n不合2+4n与1+2n形式,则2+3n根据“奇变”“偶变”规则直接除以2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数的前提下,则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

3、“半途变数”论断

在n是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的启发,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终极变数”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n”时,你就处在“2+2n”的终极半途中。即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终极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终极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半途之上,你永远就这样被置于一个未知终极变数的“零乡”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国明:作家本来就是一个为了实现通过写作挣一碗饭吃的职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jtd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