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问了很多人一个问题:
『假如要把你关在一个6平米的封闭空间一年,管吃管住,有阳光,但一年之内不能出去。 你只能带一本书,你会带什么?』
我们看看各种回复
《成语大辞典》 嗯嗯,出来了你就可以参加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拿冠军了
《瓦尔登湖》 好吧,你带了就知道后悔了
《the Bible》 简称圣经,出来你就可以去做神父了,肯定能背下来
《百年孤独》 话说里边的人名(各种布恩里亚蒂)确实够记一阵子的,但最多一个月你就腻了
《明朝那些事儿》咣咣咣七大本,你带哪本。太通俗的书你第一遍看一周,到第十遍时你看一天就看完了。一个月包你腻
《肖申克的救赎》想越狱了?又不是无期徒刑,就一年。而且我们早防着呢
《数独》 这倒能玩一阵子,不过没必要带书,自己画格子就可以玩
《金刚经》 跟圣经一样,信息量够大,出来准备出家?
《易经》 文王拘而演周易,你是打算做周文王了
实际上,如果真的理性分析的话,这本书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 信息量足够大。是几个符号能让你琢磨好长时间。
2. 有意思。要么烧脑,要么烧心。
3. 有个人提升。有的书看起来爽,但让你能从中提升的并不多。
4. 不用动手。没有其他能让你动手的工具。
你要清楚,你是没有任何自由,但也不会给你酷刑啥的,就是让你一个人,一天24小时,你能有啥可干。你现在看书,多数就是业余时间,每天1-2个小时看。真把你放到这个境地,你大把时间可以花,因此一些书很快你就味同嚼蜡了。
所以,选《成语辞典》和各种《经》的,都算是能让自己坚持好一阵子。都符合上述四个特点。如果选择小说,得选择信息量足够大的,比如《红楼梦》,里边诗歌对联,大小情节,红学家都干一辈子,你憋着看一年,也能蒙出本《续红楼梦》来。
选择其他的,一个月以后你那本书就烂熟于心,然后不知所措了。
如果我选,我会选择《全唐诗》、《古文观止》这种大信息量,里边还有很多故事的书,这书看一年,写作水平大大提高是必然的了。又或者,我还会带本
《棋谱》
棋谱本来,其实《琴谱》、《食谱》、《九阳真经》这种都可以带的。但是《琴谱》、《食谱》重要的不是谱,而是练习,那个空间没有可以练习的设施,至于《九阳真经》这类,你当武侠小说看看就行,真正世界里根本就没一本《拳谱》能让你一年牛逼起来。
而《棋谱》则绝对是好东西,一页纸就能把一盘棋的信息全呈现,一本棋谱几百页,那就是几百盘棋。每盘棋实际上都是变化无穷,棋谱里还会描述一下变化。你要真投入下去,没准能练出个国手。
其实我要说的是另一个故事
为啥我要问这个问题,我是想说另一个故事。就是关于斯蒂芬.茨威格的最后一个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如果你没听说过茨威格,你至少听说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什么?没看过,不够小资啊),或者你至少听说过青少年都要读的经典《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这两本都是茨威格写的。茨威格是奥地利人,人送绰号『心灵猎手』。
你看他写的很多小说,情节都很简单,但能把一个人细腻的心理用大量白描写活。他有种魔力,把你内心的某种不可言表的感受表达出来。
来一段大家鉴赏一下,这段选自那部经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可是从我接触到你那充满柔情蜜意的眼光之时起,我就完全属于你了。后来,不久之后我就知道,你这道目光好像把对方拥抱起来,吸引到你身边,既脉脉含情,又荡人心魄,这是一个天生的诱惑者的眼光,你向每一个从你身边走过的女人都投以这样的目光,向每一个卖东西给你的女店员,向每一个给你开门的使女都投以这样的目光。这种眼光在你身上并不是有意识地表示多情和爱慕,而是你对女人怀有的柔情使你一看见她们,你的眼光便不知不觉地变得温柔起来。
这段要换海明威会怎么写?他可能会写:『你的眼光击中了我,那海蓝色的瞳仁充满了温暖,你看着我说:"对不起,小姐。"……』
海明威会把这个眼光用极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并带有如钢铁的力量。而茨威格不,茨威格偏偏要把这一点内容一层层绽开,继续写细节,写这个眼光投到各个人的状态。如果海明威是『百炼钢』,茨威格就化为
绕指柔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剧照这是茨威格的绝学,王朔、苏童都曾经模仿过,但依然没达到『心灵猎手』那种捕捉的极其精到准确的地步。
1. 第一次看《象棋的故事》
来,说回《象棋的故事》,我第一次看这本小说的时候是在手机上看的,手机还是NOKIA,操作系统还是塞班,那是吃晚饭之前随便翻的一个小说,一看是个中短篇,就打开直接看。但打开看了第一段之后,我就变成了最后一个吃晚饭的人,因为一直没放下手机。纵观茨威格的各种中短篇小说,这部是其情节最跌宕起伏的一款。
我第一遍读这个故事是纯当成武侠小说来读的。因为这故事颇有武侠小说的看点:
高手对弈、高手成长和武功秘籍,武侠小说的这三个核心要素,《象棋的故事》占全了。
它是借两个国际象棋高手(琴多维奇和B博士)在一艘游轮上的对弈,描述这两个高手的成长故事,在其中,还暗含着B博士如何让自己棋艺迅速提升的情节,真的如同武林高手从手无缚鸡之力一下子迅速内力提升,武功爆进。
而这段情节,就是我最开始提的这个问题:
『如果你只带一本书,关到一个封闭空间,你会带哪本书?』
B博士的故事来自1941年的奥地利,彼时德国纳粹疯狂拘押任何人,B博士也在拘禁之列。在被纳粹拘禁期间,B博士虽然有食物,不服劳役,却要接受比肉体苦痛更加残忍的折磨-精神的虚无。他的房间里,除了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个洗脸盆,其他什么都没有。没有钟表可以判断时间,没有笔可以写字,没有书可以看,只能每天面对同样纹路的糊墙纸。
在这样的虚无中度过三四个月之后,他偶然偷到一本棋谱(茨威格写B博士偷到这本棋谱的过程充满了内心的白描,其实并没什么离奇的情节,但依然会看的你惊心动魄如醉如痴)。从此,他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开始了左右互搏—自己与自己对弈,先是痴迷,之后癫狂,直到最后意识混乱昏厥。
当B博士因为没有什么证据,也不是犹太人而被纳粹放出之后,你自然能理解,他的象棋功力已经是达到了大师级别。这就给在轮船个上跟另一个大师——琴多维奇制造了有趣的华山论剑的氛围。
这是我看第一遍时的感觉,外国作家写的故事也跟武侠一样爽。
2. 第二遍再读
第二遍再读,读出了作者情节设计、心理白描的匠心。作者用旁观者的口吻来推动情节,先引出了琴多维奇的故事,这琴多维奇按武侠小说的说法,该是个邪派高手,天赋异禀,当年学啥啥不行,在跟随自己养父观看对局的过程中,因为偶然的『代下棋』而发挥天赋,从此一路斩将封侯。在这艘轮船上,正是风头正劲。而茨威格最为精妙的是情节的转换,如何引出B博士?
当年金圣叹评《水浒》,认为水浒最厉害的『过渡』有各种写法,其中『移云接月』则极为精妙,比如从宋江入住柴进家中,脚踢火盆,惊了武松,从而引出武松的一段故事,宋江的故事移云,接出武松的一段月来。
而这《象棋的故事》中B博士的出场,茨威格也用了移云接月的手法,先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一句"千万别这么下",引出了B博士的真身、『尖削的瘦脸』『简直像石灰一样奇怪的苍白』。之后B博士的几句支招就明显是高手的语言,不但说出了错误招数为何错误,还随口提及过去谁跟谁曾经这么对过招,同时给了『神之一子』。最终逆转琴多维奇必胜的棋局,逼和。
至此,作者的『移云接月』过渡完毕,所有读者的注意力已经全部转为这个『迷之B博士』的头上。
3.第三遍再读
茨威格帅照而当我第三遍再读,却依稀看到了茨威格煎熬的内心世界。这恐怕也是为何《象棋的故事》成为了其绝唱的原因。那里边的B博士的充满矛盾和煎熬内心世界,似乎就是作家本身内心世界的投射。写这个故事之时,正值二战到了白热化阶段,茨威格作为奥地利作家,早已预料到纳粹的暴行,因而携夫人辗转定居到了南美,算作『出世』;但各种声音依然希望他能用自己的笔『入世』,希望他如投枪般揭露纳粹的罪行,甚至对他移居南美的行为视为逃避而鄙视。他『出世』的行为和『入世』的内心,形成了煎熬;
彼时,茨威格的名声早已鹊起,他写了大量的伟人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早就畅销到发紫的地步。他一方面用神奇的语言描述着一个个伟人,迷恋着那种神奇般疯狂般的伟大,但他又是一个彻底的人道主义者。而疯狂般伟大的伟人,往往会『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伟大背后是千百万家破人亡,拿破仑如此,列宁如此,在当时的希特勒更是如此。这种内心中伟大和人道的对立,又构成了他新的煎熬。
对于避世于巴西的茨威格而言,他希望战争快点结束,这至少能给他一个看到《明日的世界》(明日的世界也是茨威格写的作品)的一个机会。但是,事情并未如此,1942年正是二战法西斯最狂烈之时,也是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刻。东西方战场的两场转折点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中途岛战役)都还没打。在那个时刻,茨威格,写完了《象棋的故事》,看到的并非希望,而是更深的绝望,他不能如B博士一样被小说里的旁观者唤醒而迅速逃离游轮,他只能选择让自己的肉身逃离这个世界,服毒身亡。
真是造化弄人,假如他能再苟活一年,战争出现转折点,新的希望出现,也许会看到更多不同的茨威格。
推荐各位看看这部小说《象棋的故事》,也推荐各位看看茨威格的作品。当你心灵被震撼到的时候,当你为主人公提心吊胆的时候,当你看完后泪流满面的时候,你的生命似乎多活了一次。
《象棋的故事》作者:斯蒂芬 茨威格
译者:张玉书
出版社:多个出版社各种再版
张玉书译本,韩耀成译本都很好
网友评论
还有,感谢作者推荐的书,很有趣的样子,打算买一本回来看😊
撸死自己
不自由毋宁死😂
卓里奇《数学分析》
菲赫尔金戈尔茨 《微积分原理》
《数学分析习题课讲义》
许以超《线性代数与矩阵论》
Stein的分析系列…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太公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