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1000字读书志
从庄子自由思想看《恋恋笔记本》: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

从庄子自由思想看《恋恋笔记本》: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

作者: 汕尾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7:29 被阅读0次

文/吕馥旬

"最好的爱能唤醒灵魂;它使我们追求更多,在我们心中种下火焰,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和平。这就是我希望永远给你的。"——诺亚

电影《恋恋笔记本》讲的是一位老先生为一位患了阿兹海默的老太太讲述两个人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老太太一次次好奇的追问,一次次短暂的苏醒,可见两个人童话般深挚的爱。最后,艾丽终于冲破了各种界限追求自由,追求真爱,回到她真正爱的那个人身边。诺亚用一见钟情的表白和至死不渝的初心,支撑着他和艾丽两个人一生的爱。

这部获得第14届MTV电影奖的电影,大部分影评是从这几个角度来讲的:真爱能够创造出奇迹、一个很俗套的故事却让很多人喜欢、一部非常像童话的电影、最美的爱情、爱的信仰……

导演尼克·卡萨维茨用最现实叙事、以尽可能中立的视觉,来呈现穷酸的木匠和富豪的女儿纯粹的爱情。

感情热烈的艾丽和痴情的诺亚、艾丽作为女友的坚持和作为女儿的无奈、艾丽固执的父亲和清醒的母亲、深爱艾丽的哈蒙德和初恋至上的艾丽。这些塑造出来的人物个性、电影里的故事,虽然有些俗套,但在感动中对传统教育的反思、对自由和自我的发现,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的地方。

本文将通过庄子的自由思想,带着大家开启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之旅。

庄子他把自由分为两个境界,一是不被物质所困,二是不为别人评价所累。他所说的境界,可从这段话感受其对自由的定义: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个定义可以归纳为一个词:无待。

什么是“待”?

徐复观先生对此解释为:

“人之所以受压迫,不自由,乃由于自己不能支配自己,而须受外力的牵连。受外力的牵连,即会受到外力的限制甚至支配,这种牵连,称职之为‘待’”。

故“无待”,也就是无凭借、无依赖、无约束的意思。虽然庄子追求的是逍遥式的自由,但实际上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绝对自由的。人们所能追求的,是身体、精神或者时间的自由。

电影中,艾丽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由。而且,只有发现真正的自我,她才能获得自由。

01

艾丽的父母为她安排好所有事情、做所有的选择,她却从未觉得不对劲:让孩子当所谓的“好孩子”,是在禁锢他们的“灵魂”,使他们失去了“自由”

庄子说的:“彼且恶乎待哉”。

这是一种灵魂之心活肉体的心境。

他在《逍遥游》中所说的逍遥,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庄子的“精神”,是庄子自由的“灵魂”。

不管他的肉体是否被禁锢着,他的精神、他的灵魂已经超越了一切界限,形成一个无限的宇宙,他在这个宇宙中自由的翱翔。

就像约翰·济慈的诗:“牢狱能禁锢身躯,却无法禁锢灵魂;镣铐能锁住双脚,却挡不住心灵舞蹈。”

《恋恋笔记本》的女主人公艾丽在遇到诺亚之前,完全可以说,她是不自由的。

艾丽和诺亚第一次约会时,她告诉诺亚:

“我很忙我很忙,没什么时间。

我的行程排得很满,我的日子都计划好了。

我早上起床,吃早餐、数学、拉丁文家教;

吃午餐、网球、舞蹈课,有时两种都上;

法文家教、钢琴课,然后就吃晚餐。

晚餐后和家人聚聚,之后再继续看该看的书。”

艾丽的父母对她所有的安排和控制,说好听的,他们是跟艾丽一起决定,实则是任何重要的事情都要参与进来,帮她做决定。他们把艾丽每天的时间排得满满当当,让她从早上睁开第一眼到晚上睡觉,所有的一切都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下。

就如《我不惧怕成为这样“强硬”的姑娘》这本书上所写的:

“许多父母教育孩子,类似教育小狗,只有乖乖的,才有骨头吃,只有表现好,才有小红花。所谓‘好孩子’,不一定是最优秀,不一定对这社会最有用,但是他们一定擅长满足父母老师的期待和需求,知道做什么会让他们开心,做什么会让他们骄傲,并且愿意压抑自身的欲望和需求,不表达,不争取,不给父母添麻烦。”

正因为艾丽的父母对她的教育总是赋予了自己满满的期望和需求,使得她压抑自己的欲望和需求,讨好身边的人,在意别人的看法。

这时候的她,身体和灵魂都被“好孩子”的思维模式禁锢着,丝毫觉察不到这一切的异样。

记得《小王子》里面的那个小女孩的妈妈也是如此。小女孩的妈妈把她一整天的时间、学习、生活,读的学校和将来的工作都给安排好了。这些名义上为小女孩好的人生规划,看似精进,却给小女孩一种把自己的一生一眼望到头的感觉。

她没有朋友,只有被计划框住的人生;

她没有自由,只能按照妈妈的规划走;

她没有了属于自己的灵魂,只有爸爸妈妈心目中的自己。

把孩子教育成所谓的“好孩子”,真的正确吗?

帮孩子的所有事情都给安排好,让孩子只关注自己父母想要什么,只在意身边的人想要什么,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或者不敢去追求自己心中所想的东西。一切满满当当的安排,看起来好似以后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可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了未来。

虽然艾丽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是好孩子,但她从来都没有为自己而活过。

虽然在旁人眼里艾丽是多么的优秀、亮眼,好似她能够做很多其他人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好孩子”的思维模式让她忘记了心中真正喜欢做的事——画画。

因此,艾丽她是最没有自由的。

02

艾丽从诺亚身上找回自由,发现自我,也许这就是艾丽自始自终爱诺亚的原因:想要达到“无待”的自由境界,就必须摆脱“好孩子”的思维模式。


在《庄子全书》一书中见庄子说过:“由于外物而丧失自身,由于流俗而失却本性,叫做颠倒了本末的人。”

庄子先生主要告诉我们,人不要为外物所干扰,从而失去自我,应该要时刻保持自我,做真正的自己。

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

“一切的真理,都得经历这样三个阶段,才会为世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未加思索就欣然接受。所以,一旦你接受了别人的信念,就如神经系统被下了一道紧箍咒,你的现在和未来,都会受到它的影响。”

一个人如果他想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主宰自己的人生,那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信念。在面对别人和自己的不同意见的时候,心里一定要明白自己所思所想,要有坚定的判断。这样,才不会失去自我。

①最好的爱能唤醒灵魂,艾丽遇见了诺亚,也遇见了自己。

诺亚第一次跟艾丽约会,听她讲那些被排满的行程时,向她表示自己的惊讶:

“我一直以为你会很……

就是……

很自由。”

在艾丽想再次离开他,回到她未婚夫身边时,诺亚着急地向艾丽发出灵魂拷问:

“拜托你别再想大家要什么了。

别再想我要什么。

他要什么、你父母要什么?

你要什想你自己想要么?”

可悲的是,艾丽以为自己是自由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早已被禁锢了。

在诺亚的追问下,她记起自己曾经喜欢画画,但是她很久没画画了。

要不是诺亚追问,恐怕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记起这个爱好。

要不是诺亚的灵魂拷问,恐怕她想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没有勇气去跟随自己的“心”。

艾莉望着外边的人们,心里无限的渴望,像他们一样自由。可是她不行。因为她太过在意身边的人的看法,周围人的看法把她给围得严严实实的。

她不开心,因为她不能做自己。

她不开心,因为她从来没有为自己想。

她不开心,因为她没有了自由。

这样的情节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下一站是幸福》,贺繁星也是因为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不敢公开与这小子几十岁的元宋的情侣关系。

她也是因为在意别人的想法,把自己的心给禁锢起来,尝试让自己去接受适合自己的人。跟别人口中所谓适合的人叶鹿鸣在一起,而不是自己爱的人在一起。这时的她,真没办法开心起来。

因为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

不爱一个人再怎么努力,真的没办法让自己爱上他。

真正爱上一个人,你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骗了自己的心,说你不爱他。

好在上天是眷顾艾丽的,让她遇见了诺亚。在诺亚的灵魂拷问和坚持下,她不断的在爱情里发现自我,获得自由。

②自由是生活高级的思维模式:想要达到“无待”的自由境界,就必须摆脱“好孩子”的思维模式。

曾在《重生领导力》这本书看过这样一个观点:

“一个人的真正成熟,需要摆脱“好孩子”式的思维模式。”

是的,一个人想要从孩子变成大人,要摆脱“好孩子”式的思维模式,内心才能长大,变成一个真正成熟的人。

对此,前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前百度网副总裁、现在的正安中医创始人梁冬对他自己的“好孩子”思维模式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有段时间挺困惑的。生活中的每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小我们被教育要成为成功人士,不让父母丢脸。考试纯粹是为了父母,因为他们会攀比。我每次考得差,自己没什么,倒是替我妈担心。大部分的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标准在于大众。我到了30多岁吧,发现自己以及周遭一些人都有点不对劲,活得很焦虑,活在很深的恐惧里。我一直怀疑,为什么这么努力,却活得这么惴惴不安,究竟是谁在灌输“我能”、“我的地盘要听我的”的人生观?”、“很多东西是不能从学校学到的,那种标准化、批量化的模式化的课本不可能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我的父母不能给我任何指导,我那天跟我爸妈说,我所有的人生选择都是在他们的建议前加了个负号。

标准化,批量化,模式化的课本,老师、家长的教育和安排,不可能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

因为在这些教育下的孩子,往往都是按照大众的标准去思考自己要做的事。可是别人的看法并不能为你的人生负责,真正能为自己负责的,只有你自己。一个人成长,往往是在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中进行的。

所以,你必须尝试跳出大众的标准,开始感受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电影的最后,就是因为艾丽开始不为外界的物质和别人的想法所干扰;开始思考自己要的是什么,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做;开始为自己做选择;开始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她才能摆脱了“好孩子”的思维模式,从而达到庄子所说的“无待”的自由境界,收获生活最高级的思维模式——自由。

结语:

文章写到这里,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之旅就此终结。因为未来是无知的,所以它才有趣,我们才能对生活饱含热情。电影用艾丽和诺亚的爱情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好孩子”思维模式。或许他们也需要来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之旅,才能获得“大鹏展翅”式的自由,达到庄子“无待”的自由境界。

相关文章

  • 从庄子自由思想看《恋恋笔记本》: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

    文/吕馥旬 "最好的爱能唤醒灵魂;它使我们追求更多,在我们心中种下火焰,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和平。这就是我希望永远给你...

  •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是庄子的名句,是他浪漫主义和自由思想的体现。 最近读到这句,是因为假期放假给孩...

  • 逍遥的另一面是不安

    没有比同时看《庄子》和《不安之书》更加奇妙的阅读体验了。庄子说自由是逍遥,佩阿索却说自由是迷失。庄子活的自在,“水...

  • 自由思想

    小时候,我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随着我们的长大,开始上学,充实我们的大脑,我们一直在父母,老师的帮助下,学习,...

  • 20180405[W6]

    1,从本篇文章/音频/视频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概念:最近看恋恋笔记本,我才发现我最羡慕的爱情,就体现在主人公身上了。...

  • 看《恋恋笔记本》有感

    看《恋恋笔记本》有感 片尾曲安静的曲调响起,预示着他们相爱的一生的结束。他们双手紧握,当护...

  • 《恋恋笔记本》: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我看过很多的爱情电影,但能让我看第二遍的也许只有《恋恋笔记本》了。 《恋恋笔记本》的故事围绕着一位老先生(詹姆斯-...

  • 情感能量地图

    从这张图,大家可以重新认识真正的贵族,不是关于财富,而是关于独立意志,自由思想。 而财富的创造者,...

  • 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偶然间看到网上很多关于王小波的报道,就随便的看了看。大家评论他是“一位自由撰稿人,一位行吟诗人,一位自由思想家;一...

  • 今日份电影思

    西部牛仔和罗马大帝帅鸭!!! 来自《博物馆奇妙夜》1 today is a movie day呢~ 从《恋恋笔记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庄子自由思想看《恋恋笔记本》:一场关于“自由”和“自我”的发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nm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