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菊与刀》

《菊与刀》

作者: 文人朱慕晨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14:22 被阅读0次

我们看到在一本书里介绍日本人如何爱美,如何尊重演员和艺术家,如何陶醉在菊花栽培中,又在另一本书里告诉人们他们热爱刀剑、穷兵黩武。这些看似无法统一的矛盾却如同经纬一般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中。如果把他们比喻成一幅画,那么这幅画中就会既有“刀”,也有“菊”。

战争洗脑

日本人胜仗后会说“这场战争并不是军备力量的较量,而是精神信仰与物质信仰的战斗”,如果失败了就会强调“我们的失败是暂时的,精神一定能战胜物质,物质的力量注定会失败”。

“美军已经占领了XX岛,日本本土正处于美军的轰炸圈内,但我们对此早已料到,并做了充分安排。”是的,一切都在日本人的预料中,他们对一切早已胸有成竹,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他们才自始至终认为,自己永远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而美国人会说:“这是敌人强加给我们的灾难,我们必须给敌人一点颜色看看。”

《军人敕谕》的五条训诫是“天地之公道,人伦之纲常,我军人之精神”。

1)德的最高要求是履行忠的义务;

2)军人要按照军阶、遵守礼仪;

3)军人要武勇,“小敌不侮,强敌不惧”;

4)军人要“勿受私情信义”;

5)军人要节俭。

等级制

日本人以“不平等”为生活准则,对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取不同的表达和动作,这通常要先弄清楚对方的身份、地位。美国人崇尚“平等”,一回到家就会扔掉形式上的礼节,这是因为美国历史中没有古老的贵族阶级,没有罗马式的家族。

在日本,丈夫大于妻子,哥哥大于弟弟,长子会恪守传统留在家中且性格应该游刃有余,次子、三子等会离家外出求学,接受更多教育,在城市里工作生活,获得更高的收入。

除了皇室和宫廷贵族,日本还有四个世袭等级:士(只有武士才能佩刀,是特权和阶级的标志,作为寄生阶级寄生在领主上,依赖于农民上供给领主的贡米为生活来源)、农(农民武器被收缴,要上缴实物税)、工、商(被政策持续压制,因为此阶层的利益会破坏封建等级制),最下层的是贱民(其中最多的是秽多,就是从事各种污秽职业的人,如清道夫、掩埋死囚、剥死兽皮,他们被称为不可接触者,就是说日本人根本不把他们当人)。

日本人可以在不同等级内通婚,最常见的是富裕的商人与穷困潦倒的武士结亲,这样商人的后代就进入了武士阶层。

只要“各得其所,各安其分”这一规范得到维持,日本人就会毫无怨言地生活下去,并会感到安全,这种安全来自于他们把等级制视为一种合法的体制。

日式忠诚

日本人的孝道只限于家庭内部,而对家族概念较淡薄。区别于中国人对自己家族尽忠,日本人是对区域领主尽忠,哪怕他们不是一个宗族,在神社内他们被统一称为祭神的孩子,因为他们都居住在这位祭神的封地上。

明治时代初期,日本政治家考察了西方各国后说:西方国家的历史是统治者和民众不断冲突的历史,这不符合日本精神。所以回国后他们在日本宪法里写道“天皇神圣不可侵犯”,从而让全体民众在思想上绝对忠诚天皇,并明确这是日本社会文化中的最高道德标准。

日本投降时,部队并没有溃败,日本人仍然相信自己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但天皇一宣布投降,战争就结束了。投降诏书还没正式广播前,不少反对分子甚至围住皇宫,试图阻止天皇宣布停战,但天皇诏书一宣布,所有日本人全部服从,美军在日本机场着陆后还受到了日本人礼貌的欢迎。但在西方人的伦理观里,为了让做过坏事的人认识到自己的罪过,有效的社会手段就是使用侮辱和刑罚;不过幸好没有这么做,否则反而激发日本人对侮辱的复仇。

如果你们不愿处死我,我就做一名模范战俘,各种卖国。人生这一页的内容与他们曾经的生命完全不同,但他们依然表现出同样的忠诚。

日式愉悦

泡澡到通红;任何时候睡觉;吃饭饮酒且分开;高端艺妓或低端妓女。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先尽一切力量,忽视别的义务,完成肩负的义务,最后再和被忽视的义务进行清算(如一死了之)。日本人认为这类故事在激励人的精神,鼓励人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不是让故事的结局圆满美好。

亏欠感

东方民族时常认为自己对历史有所亏欠,他们在崇拜祖先的行为中并非在对祖先表示真正的崇拜,而是承认自己对过去欠有恩情。东方人的诸多日常行为都出于这种报恩心理,这是东方社会文化习俗的根本出发点。

美国人重视爱、关怀、慷慨、仁慈的价值,认为越没有条件越珍贵;但在日本人的观念里,这一切必然有附加条件,接受这类行为就是欠恩,正如日本谚语所说:“天赋慷慨,始敢受人之恩。”

名誉感

教师的名誉:教生物时即使不知道青蛙的属类,也必须假装知道。英语老师即使能力再差,也不容忍别人修订他的错误。而美国人会认为承认无知比假装知道要好。

竞争:与人竞争时,尤其竞争失败时,日本人对名誉尤其敏感,会感到蒙羞。美国人把竞争当好事并重视它,会更加努力出色和高效;日本人恰好相反,单独工作时效率高且少犯错误,如果竞争,当事人的注意力就会放在结果和“侵犯者”上,担心失败,而非专注工作。日本处处都有中介人,这是因为中介能更好地防止竞争者直接对峙。

复仇:名誉受损就会复仇,但不是攻击性而是自卫性的,因为直接攻击很难,更倾向于在对方没察觉的情况下玩阴谋诡计报复。日本人在回忆往事时,谈论得最多的是中学高年级学生欺侮低年级学生,而低年级男孩会在事后咬牙切齿,伺机报复,甚至等到几年之后报复,否则心事未了。

自重

日本父母经常对子女们说“你应该自重”,这是在教育孩子要懂礼貌,不要辜负别人的期望。日本人要求女孩子坐着时不能乱动,两腿的位置必须摆正;男孩子必须经常锻炼身体,学会察言观色。父亲会对孩子说“今天的行为决定未来”,或者说“你的行为不像一个自尊的人”。

日本人是在一套让人感到“安全”的社会习俗和行为规范中长大的,在他们的社会里,只要按规矩行事,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可是,美国人对礼仪和规范并不在乎,他们的生活中存在着一种“优美的亲密感”。日本人对此难以适应、不知如何是好,这种优美的亲密感在他们三岁时就被当作不礼貌扼杀了。

日本人的自由度随人生发展而呈现U字形,幼儿期结束后他们的自我约束力慢慢增强,结婚后整个壮年期的自由度维持最低,60岁后不再为羞耻心和名誉烦恼。美国人则恰恰相反,呈现倒U字形,他们在幼儿期受到的教育异常严格,成年成家后不再受任何人约束,随着年龄增长精力衰退,日益成为他人累赘而受到约束。

修养至圆熟

婴儿刚诞生时,虽然幸福,却还不具备体验人生的能力,只有经过了精神(自我修养)训练后,才能够生活得充裕,从中获得体验人生的能力。修养能锻炼人的丹田(肚脐之处,人的自制力所在的地方)。

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圆熟”,即“无我”,指人的意志和行动之间没有任何障碍,不管是出于世俗经验还是宗教经验,基本意识不到我正在做什么,就好像能在电路中自由流动、不需要认为控制的电流。要训练自己能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继续冥想的能力,等到再也意识不到水的冰冷或者再也不会对寒冷感到颤抖时,就“圆熟”了。最极端的做法就是”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这样就没了“观我”的羞耻感,而这恰恰是日本人身上的沉重压力。

相关文章

  • 菊与刀

    日本这个国家真的挺奇妙的,工艺做的那么的精细,文化产业繁荣发达,科研创作也卓有辉煌。可也却做出了许多令世人痛恨的事...

  • 菊与刀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成书的战略情报书《菊与刀》...

  • 菊与刀

    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去解读看待日本,和我平时了解的日本很相似,我觉着比较客观,虽然我们之间有不堪回首的过去,但是我们...

  • 菊与刀

    菊为花之魂魄,其高洁在于它傲霜独立,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菊、竹合称四君子。菊花的栽培历史在中国已有3...

  • 菊与刀

    因为年初到过一次日本,被日本的美丽和礼貌震撼到,回国之后仍念念不忘,预定下次再去一趟日本。也因此对日本的文化更加着...

  • 菊与刀

    日本是个神奇又奇怪的民族,神奇之处在于他能够用一个弹丸之地的资源和人力发动世界大战,却在战后发展出了仅次于美...

  • 菊与刀

    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 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德 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 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 既驯服而又不受人...

  • 菊与刀

    我读过这本书,我读不大懂。但是我觉得这体现了日本的文化。淋漓尽致。这本书真的很好 ,真的,日本的人情债,忠义勇。 ...

  • 菊与刀

    沉思-《菊与刀》 冬日的阳光从窗外偷偷地盘泻进来,微风藏在阳光的背后,淘气地落在我床前的古木桌上,一个劲儿地翻动了...

  • 《菊与刀》

    昨儿听了一本《菊与刀》,我不太懂的是为什么总是外国人来写本国的社会观念比本国人的更好,也许是旁观者清,也许是有些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菊与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sy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