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召开,林徽因被特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在毛主席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由梁思成、林徽因主持并设计的国徽图案。当掌声在大厅里回荡的时候,林徽因激动得热泪盈眶,她病弱的身体,已无力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答谢了。”
这段话来自于,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著作权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林杉著作的《林徽因传》一书。
由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这一刻的林徽因仿佛周身散发着耀眼的荣光,这一刻是她用毕生的才华与坚韧的品质换回的高光时刻。但是,本应该是健硕的年纪,疾病却让她尝尽人生百味,岁月也无情的鞭策着她。不过,却让誓与天地间的颓败作斗争的她越挫越勇。
读过这本书后,方知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幸运与浪漫、鲜花与掌声、亦穿插着无奈与曲折。正是因为生命后期的坎坷经历,才让她明白:花朵的绚烂,离不开阳光、雨露,以及根部肥沃的土壤。专注于建筑学的她,也可以为祖国增砖添瓦。因此,她不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享有京津地区“第一才女”的美誉,而且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和建筑美学家。
她的前半生充满了幸运与浪漫!
从父亲林长民带她去英国留学的那一刻起,便为她广泛的学识和深刻的认识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924年9月,她与梁思成经过康奈尔大学暑期的课程补习,两人如愿以偿的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林徽因入美术系,旁听建筑系课程,梁思成入建筑系。
即使在度蜜月的美好时光中,各国建筑或雄伟壮丽,或浪漫温馨,或造型奇特的倩影,依然是旅途中重要的风景。
在加拿大首府渥太华,那成百上千的绿铜屋顶和哥特式尖顶建筑,见证了宛若天使般的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婚礼。
英国伦敦泰唔士河水绿如蓝,圣保罗大教堂典雅庄重,富有东方情调的铸铁建筑布莱顿皇家别墅和别具古典内涵的英国会议大厦,令他们心旷神怡,海德公园的水晶宫,灯火辉煌,玲珑剔透,最使他们倾心。
在德国波茨坦,爱因斯坦天文台设计新颖独特,以培养建筑学家而著称的包豪斯学院也让他们再一次受到了现代美的震撼。
瑞士的日内瓦群山环抱,莱蒙湖的美丽,郁金香的火爆热烈,玉兰花开的冰清玉洁,在这样的氛围里,谈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林徽因与梁思成很容易就找到了梦里寻觅了千百度的那个艺术的亮点。
从米兰到水城威尼斯,从意大利首府罗马到西班牙,再到巴黎,他们仿佛置身于建筑的天堂,每一个细胞都想被这份建筑美所浸染,丝毫不想让它流逝半分。
林徽因的后半生亦充斥着太多的无奈、坎坷与不幸!多数的无奈出自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但她总是用微笑示人,用博学的才华交友,用特有的诗情陶冶自己。
读《林徽因传》这本书,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可不赞。其中,每一篇文章便是一副行云流水的画卷,本来能读到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的生平事迹,已觉很满足,却不料本书作者之文笔充满诗情画意,与这位建筑美学家的性情更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