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板,无论做什么行业,常常与事打交道,但在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需要的不再是无休止地生产,以传统产品为中心的盈利竞争优势被市场无情地拍打,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换一个思路,重新进行商业维度的拔高,站在财务的空间,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未来:产融 ——产业做平台,利用金融盈利。
用传统盈利的思维是无解的,因为:
1、竞争更激烈了;
2、收入上不去;
3、成本越来越高。
于是有了所谓的解法:
1、加大投资,试图规模取胜;
2、老板比过去更努力;
3、出去学习。
因为大家研究人、事研究得太多,关注了太多表象,没有深入核心,请大家学会用“钱”来思考。辰鸿主张一种观点:把钱挂嘴上,把爱放心里。
学会把公司股权变成钱,学会渠道招商(卖未来的收益),不仅要赚原始投资的增值,还要赚利润。
咱们成都这边一个老板开珠宝店, 现在在同一个十字路口边上5家对手店,客户进来不买,只逛,边上5家都比完价再回来。为了维持这些生意,每月还得做大活动、中活动、小活动,老板自己的方案是重新装修,理论依据是转型升级就要把店搞得比边上5家更气派、更豪华、更高大上。但心里没底,该怎么办?
珠宝店财务清单当下传统盈利面临三大障碍:
一、找不到出路
熬字多一点,用什么方法做大做强,比你做大做强更重要!
二、找不到出口
努力方向:转型、升级、扩大规模,结果资产变大了,现金流却没变多。
三、看不到出头之日
因为所有人找出路的路径都是一样的!相同的一群人,用相同的方法,针对相同的一群客户,于是就有了竞争。
营销解决什么问题——收入
人流量翻倍
客单价翻倍
消费次数翻倍
附加值翻倍
每项都翻倍=销售额*16倍
管理解决什么问题——人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成本的问题
管理的目标是什么?成本控制。
管理的目标不是管人。管理管好了,成本却上去了。那如同“手术成功了,病人却死了”,很多传统行业老板却不明白这些。
e.g. 富士康
降低固定成本:台湾挪到大陆
降低变动成本:原材料上着手
降低人工成本:大陆搬到东南亚
e.g.外婆家
把工厂流水线的模式,用在餐饮上,菜品标准化,成本做到最低,外婆家的盈利来自于满桌后的翻台率,外婆家其实没啥模式,饭店=后厨+前厅,后台越精致,前厅越简单,同理电脑主机越复杂强大,显示器可以很清爽简洁
有人以为转型升级就是变成更高档、更豪华,就被绑架了,生意不好做,研究到最后开饭店。【现金流没有增加的生意,不是好生意】
老王土菜馆
老王银行里有100万存款
把100万投资饭店
第一年挣了50万,银行里有50万;
第二年挣了50万,银行里有 100万;和两年前一样请问是赚了还是亏了?
你认为自己赚了100万,我认为你两年白干,于是你安慰自己——店还在啊?
P.S. 中国通货膨胀率10-20%
第三年挣了50万,银行里有 150万,银行里的现金只多了50万
但是饭店也快要不复存在了,旁边开了好多新的店。然后装修也旧了,没有竞争力 。然后就又花了50万装修。
花了三年的努力,银行里现金还是100万。
中国通货膨胀率 10-20% ,所以亏了20%
What if:老王想转型升级:开一个新店 做大做强 需要投资300万,所以还要再借150万。
总结:麻将没结束,赢的钱都不能算是你的。
【行业周期】
暴利——趋向于垄断,有独一性。
微利——竞争者涌入,但自己的品牌却没有形成,也没有树立壁垒。为什么星巴克没有死?或者死得比较慢。因为品牌形成了,地盘占住了。
无利——没有护城河,所以无利是必然 。敌人主要在 金融/互联网领域。
行业周期行业周期:孙正义,选择投资阿里巴巴,印证时间是最大的赚钱机器 。
美——日——中——印(一带一路)
团购网站一开始100多家,后来变成10万家,现在仅存4家。
开工厂的人换机器,开店的人搞装修来应对竞争,投资额+成本是关键,但我们关注收入+利润,互联网公司的逻辑不是这样,互联网是从亏钱——无利——微利——暴利。互联网企业的特征:投资有临界点——成本有受限——收入无上限——延伸无边界
传统企业的特征:投资无止境——成本无上限——收入有上限——很难延伸
一个公司只有在不缺钱、不缺人的情况下,才有资格可以模式特简单。如宜家:买地——盖楼——开店——放货
研究模式是为了从无利回到暴利时代,所有的企业都要互联网化、虚拟化、互动化。
那么,该如何做?
一)清理观念
二)调整商业模式
三)找方法: 趋势
融有道之朋,行大商之道我是辰鸿,融有道之朋,行大商之道,致力于通过创业一站式融招加速,帮助中国3000万草根创业者觉醒,助力东方崛起,下期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