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次第之道》学前引导课二法义部分
上节课主要是通过道次第之道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修行的关键在于用心,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的用心方式,以出离心和菩提心做事,才能成就佛道必备的心行,而心行也是一种积累,也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修学的核心目标就是舍凡夫心,发菩提心,成就佛陀品质。凡夫心的基础是无明和我执,推动流转生死的动力正是凡夫心,所以需要通过转识成智,还有一种是通过智慧的觉照认识其空性的本质从而破除。而舍凡夫心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进一步发菩提心成就佛陀一样慈悲与智慧的品质。是有不同的观点的,如来藏体系是佛性、真心本来具足只需要去开发即可成就,而修行的作用就在于开发它。《道次第》的观点是菩提心具有无限的特征,这种无限正是迅速圆满佛果功德的秘诀所在。
在道次第中【舍凡夫心】主要是通过下士道和中士道的观修来进行的,在下士道中通过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皈依三宝、深信业果来成就人天善果,但是人天善果也是不究竟的,所以在中士道中要认清生命的真相轮回之苦以及苦的原因,发出出离烦恼和业力也就是出离凡夫心的决定。所以学佛修行究竟是修什么?是修心,修这颗出离贪嗔痴的心,一方面帮助我们认识凡夫心的真相,另一方面有效对治凡夫心。只有舍凡夫心修行才能上轨道,否则未来生命依然不能自主。而没有舍凡夫心哪怕证得空性,也是不稳定究竟的,因为空性也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克服凡夫心的,见性只是开始。
同时舍凡夫心,更有助于我们发起真实无为的菩提心。只有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无常,不断忆念恶道苦才会珍惜暇满人身,进一步推已及人,发广大无边的菩提心。所以,【下士道中士道的观修不仅是舍凡夫心的良药也是发菩提心的动力。】而成佛就是菩提心的圆满成就,整个上士道就是围绕菩提心的发起和成就的。菩提心是根本、总持、是统摄一切的核心。但我们目前发起的还是世俗菩提心,是建立在凡夫心的基础上,所以如何从世俗菩提心上升到胜义菩提心,需要有个超越的过程,这就需要空性见,空性见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凡夫心的真相同时帮助我们检验自身修行。不同的宗派都有相应的正见,都是帮助我们舍凡夫心契入空性的。所以,道次第的三个主要部分都是围绕着如何成佛这一目标而展开的,可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佛法精要。
在建构上,有道前基础和三士道组成。道前基础是由①遵循听闻规则即:于法于法师升起恭敬心,再问法中远离三种过、具足六种想。其次是依止法,依止法位入道根本,一切修行能否成就关键在于此,③是认识到暇满人身功德重要性,帮助我们重新确立人生价值,并未实现人生究竟价值而努力。
三士道的建构也十分合理,下士道中士道位上士道的基础,一菩提心统摄,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由浅入深导的次第并直接导向无上菩提。无论是什么根器,可面向度化一切众生,对于钝根有次第有方法打好基础很重要,对于利根可提供检测标准。所以任何法门都可以将《道次第》作为基础。
……………………………………………………………………………………………………………………………
《道次第》第一课法义部分
第一课是学习《道次第》的意义,主要讲了三部分内容。
一、修学要落到实处,才能产生作用
修行主要有两大内容,第一纠正错误,包括观念和行为;第二重复正确。闻思正见,是纠正错误观念的过程,也是修行。
修行中有两大核心问题,第一发心不仅仅是口头的,要做实际的心行训练,做到菩提心能够任运生起。第二闻思正见非常重要,不然容易盲修瞎练。
二、佛教界现状
佛教宗派传承比较多,修学体系复杂。学院式办学多年但是培养人才有限。因此研究所特别围绕五大要素来进行人才培养,分别是发心、正见、止观、道次第和戒律。
三、选择《道次第》作为佛法修学的奠基之作
其优势体现在两点:
1、弥补汉传佛教的不足;
2、快速掌握佛法的核心(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
学佛两大核心:
1、摆脱凡夫心——出离心(减法)——解脱;
2、成就佛菩萨的品质——菩提心(加法)——成佛。
《道次第》的内容虽然比较常见,但是其组织架构合理,很好的融汇了大小乘。表述方式简明实用,是一部指导修心的方法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