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14岁少年杀人启示录

14岁少年杀人启示录

作者: 歪理心说 | 来源:发表于2018-06-25 21:34 被阅读0次

01

这几天正在中考,但是近日,山东淄博市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中学生杀人案。

凶手是一个14岁的秦姓少年,他杀同班同学的理由是:“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班级第一名了!”。

在班级里,两个孩子都很出色,马同学一直稳坐第一宝座,秦同学常常是“千年老二”。

按理来说,能够成为班级第二名,也是非常值得家庭骄傲的,可偏偏秦同学却因为种种原因,气不过。

早在凶案发生前,一切就已经有了前兆。

5月底,秦同学就恶狠狠地警告马同学:“会考你必须考4个B。你如果考得比我好,我一定杀了你。”

6月4日,考试成绩公布,马同学依然考得比秦同学好。

于是,他杀掉了第一名。

躲在马同学家的楼道里,在马同学放学回家时,立刻就用水果刀捅了马同学的心脏;而后又用刀割断了颈部动脉。

看到马同学倒在血泊中,秦同学又在马同学身上捅了十几刀。

最后,马同学不幸当场身亡。

伺机绝杀,志在夺命。

听完与其说让人毛骨悚然,不如说让人扼腕叹息。

一个14岁的少年,对于人生终极目标的理解就是“班级第一名”,如果他能在杀人前,穿越到10年后,回头再看他此时的动机,也许会觉得是多么幼稚与狭隘,不会再起杀心。

可惜,即便他是未成年人,不足以判死刑,但多年后,从少管所出来的人生,也与此前大相径庭了。

而被他杀害的同学,年轻而优秀的生命,却被残忍地静止在了14岁。

02

看完这条新闻,我不禁想到了当年的药家鑫案。

同样优秀的大学生,从小弹钢琴,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大二开始带了20几个家教学生,一切都正在朝着社会公认的“干大事”的路子出发。

但是,一天下课回家的夜里,药家鑫开车撞了人,人并没有死,但他害怕受害者“给父母添麻烦”,就把受害者杀了。

也是十几刀,也是一刀刀下去,毫不犹豫和胆怯。

还有更多孩子,他们也是杀人犯,只不过,杀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跳楼、割腕……这些新闻都让每个父母胆战心惊。

到底是什么,让这些“优秀”的孩子变成了杀人犯?

03

很多年前,在药家鑫被执行死刑后,柴静对他的父母进行了采访。

药家鑫的父母回忆,从小对他的教育太严厉了。

出去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只要打架了,无论谁对谁错,回来都要挨骂。

父亲军人出身,对他的管教都是命令式的,并且不允许出错。

“其实我对他很满意的,可是我怕他骄傲,所以经常会‘敲打敲打’他,每当他有点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就说世界之大,比你强的人多着呢!”

也许药家鑫的爸爸用的是另一种爱的方式,但他表达出来的,就是尖酸刻薄,让孩子毫无成就感。

在学校里,有个同学让药家鑫背他,不背就给1块钱。

学校让药家鑫父亲到校处理这件霸凌事件,父亲的回应是:那就让他背吧。

药家鑫死后,父亲回忆起这件事,才后悔自己当时的做法,并没有教会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也没有以父亲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成长和共同担当。

感受不到爱,有的只是批判和打压,导致孩子经常处于无助感和压抑感。

中学的时候,药家鑫有一段时间沉迷网络,曾经被关到地下室1个多月。

药家鑫的父亲提到,关地下室是儿子自己的要求,目的是为了戒除网瘾。

可是,当柴静说,药家鑫曾经跟好朋友说过,那一个多月,地下室里的冰冷黑暗,“觉得自己有点心理扭曲了。”

从上初中开始,药家鑫就经常想自杀,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这些,做父母的根本不知道,“他内心的挣扎,没有跟我们交流过”。

小强是一个13岁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广州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在老家长大。

上初中后,小强开始沉迷网络无法自拔,爷爷奶奶不停地“劝阻和唠叨”,但无济于事,反而激起小强更强烈的反抗。

甚至有一次,小强给妈妈打电话,说爷爷奶奶“太烦了”,“把他们杀了的心都有了。”

而妈妈也只是因为担心他会不会真的把爷爷奶奶杀了,才找到心理咨询师。

在咨询师的询问和帮助下,才明白孩子之前已经有过多次想回到父母身边,需要得到父母关爱的暗示,而父母一直忽略他的感受,“杀爷爷奶奶”已经是很严重的警告了。

上初二的芳芳也是如此。

她想自杀,因为爸爸妈妈对她的“关心”从来都是“考了多少分啊?”,却从来没有问过她“最近开不开心啊?”

她成绩不差,但她并不因此自豪,想法,她的压力很大,因为总是有更好的,父母也总是会说“你看XXX,考得比你好”,或者拐弯抹角地说“XXX这次进步非常大啊,都赶上XXX了”。

而她讨厌父母这种做法的想法,却从来不敢跟父母说。

只关心分数,却对孩子的内心一无所知,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亲子状况。

更不要说,教会孩子从辩证的角度和长远的维度上,学会去敬畏生命了。

与孩子交流和谈心,似乎只有“考得差”或者“出了事”才有,这对于一个不鼓励情绪表达和情感流动的社会来说,真是莫大的悲哀。

而孩子,从小时候一次又一次的碰壁,逐渐关闭心门,到了青春期开始叛逆,开始寻找“自己的力量”,更加会将自己与父母的心路切断,因为“说了也没用”、“说了他们也不懂”、“说了他们也不会支持我”。

14岁的杀人少年,父母都是教师,给他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从小严格教育,成绩指标化管理,可想而知,这个孩子的内心,除了分数,一片荒芜。

而作为“严格管教”的父母,最爱说的口头禅就是“这都是为了你好”。

比如小强的父母,在小强第一次表达了爷爷奶奶很“啰嗦”后,马上就说“啰嗦也是为了你好!”。

此后小强很少再跟父母交流,一直到说“想把爷爷奶奶杀了”。

“为了你好”,是站在成年人和过来人的角度和立场,却从未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想过:

你们说的“好”我的理解是什么,我需不需要这样的“好”,我喜不喜欢这种表达“好”的方式?

而很多青少年对于压抑的处理,是累积式的,因为弱小,所以不敢反抗。

但压抑并不会因为不敢而消失,即便此刻不爆发,也会在漫长人生的某个触发事件后爆发。

如果不对别人爆发,就对自己爆发。

所以旁人常常会惊叹:为了这么小的事就会杀人啊!为了这么小的事就自杀啊!

是的,压垮骆驼的就是最后一根稻草而已,但此前骆驼身上,已有千斤重担。

最后,歪姐想说,在心理咨询中,绝大多数“问题儿童”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

而为人父母的必修课,真的应该从备孕就上起,不要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

相关文章

  • 14岁少年杀人启示录

    01 这几天正在中考,但是近日,山东淄博市发生了一宗骇人听闻的中学生杀人案。 凶手是一个14岁的秦姓少年,他杀同班...

  • 电影截图(1)

    to film.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燕尾蝶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少年杀人的背后

    一、为什么小四最后会杀小明? 直接原因:小明的背叛与价值观的被否定 他是被“你不要想改变我,你太自私了”这句话给惹...

  • 杀人优越权:人性启示录

    Hello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韩国犯罪剧情片《杀人优越权》 这部电影于2017年8月23号在韩国上...

  • 不轻易动摇

    ——读《没有凶手的杀人夜》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有感 很神奇的...

  • 我和这个世界一样,不会为你改变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部改编自台湾青少年真实杀人事件的电影作品,时长四个小时。故事发生的年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

  • 《启示录》(第三更)

    《启示录》目录: 《启示录》资料: 《启示录》第二章-丧尸 《启示录》第一章-天使 第三章:天谴 “呼....”刘...

  • 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无关乎年龄

    在朋友圈里看到,一则未成年人故意杀人案件。 根据国家现行法律规定,真是没有办法制裁他小小少年杀人犯。 其实,杀人偿...

  • 少年丁克杀人事件

    1 丁克很少见到爸爸妈妈。他们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一下。但他们回来也像走亲戚一...

  • 深圳少年杀人事件

    ​ 一 2014年春节前两个月,股东“胖子”死了,死在我之前所在公司的前台。 那天刚下过一场大雨,大家无事可干,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4岁少年杀人启示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du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