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梦境与人格结构

梦境与人格结构

作者: 迩易 | 来源:发表于2021-08-25 17:35 被阅读0次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精神分析v梦旅小栈

    梦境以意象构建出人格模型,最终的梦境记忆会呈现为一个由符号(图像符号以及文字符号)所构成的“心灵文本”,情感与思维是其文本框架里的填充物。这些符号表征附着在一个框架上,我们的研究将止步于这些表征,框架以内是看不到的深渊,是无法被转化为可感知物的东西。表征以内没有什么,却比什么都多,宛如道家所说的“无”,从无中会生出很多“有”来。就像比昂理论体系中提到的从“〇”到贝塔元素,再到阿尔法元素,再到梦思,再到思想的转化过程。这就像是从湖底冒出一个气泡来,梦境就是那颗气泡,气泡是视之所及的,是可以被感知到的表征。

    当我们研究一个人的大量梦境后,最后会发现所有的梦境都来源于一个更本源的剧本,无数个梦从中跳出,那里就像是一个泉眼。梦境的剧本是由创伤构成的,围绕创伤运行的叫做“症状”,梦就是一个“症状气泡”。

    梦境的基本剧本就像是绚丽的万花筒,固定图案充当了根基,观察者透过介质可以看到不同的形态表征,它是千变万化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像是那个万花筒根基图案的东西,那个人类的基本剧本。梦以及文化都在围绕着它旋转,“梦是个人的神话,神话是集体的梦”。禁忌构成创伤,冲动则围绕着禁忌而产生。先有“立法”再有“犯罪”,所以“罪”是由“罚”导致的。乱伦禁忌是基本文明法则,它构成文化根基以及梦境根基。

    基本剧本就像树木的主干,围绕着主干会生出一些枝干,这些枝干都是独居特色的,它们属于“个人的历史”,个人的小剧本,可以称其为情结。情结拥有自动运转的力量,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总是有些人拼命的要去做什么,又有些人拼命的不要去做些什么,决定所有行为模式的东西都在这些“枝干”中。一个人的情结与他的行为是互为表里的,独特的情结造就了个体与族群的多样性。动物行为单一同质,人却纷繁复杂。人除了拥有生物基因外更受制于“文化基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文化基因造就不同的习俗与生活习惯。文化基因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它可以无限裂变出更多新的组合方式,不同文明间无论从横向对比还是纵向对比都是不同的。虽然文明之间存在差异,但是其根基又都是建立在同源之上(乱伦禁忌),我们读着另一种语言另一个时代的文学总能感同身受。

    梦境如此丰富深邃,解读梦境也就意义深远,释梦可以促进人格整合。弗洛伊德花费大量的精力对“狼人案例”的一个童年梦境进行深入解析,整个耗时四年的分析工作皆汇聚于一个梦中。取一杯水中的一滴来检测,我们理解了一整杯的内容因为梦境与人格结构是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呈现方式。

    有些梦境甚至会直白的出现人格结构的象征,最常见的就是房屋意象。房屋意象是人格结构的明显比喻,一个“生存之所”,“心灵的栖息之地”,一个“心理空间”。当一个人获得成长时,他通常会梦到搬家换房子,“房间变大了”,这往往标志着他的意识领地变大了,内心变得更加丰富了。不断靠近内心的人会梦到地下室,它寓意着看到了“埋藏在内心深处未被感知的东西”。

    记忆中的不同地点与年代都可以被用来展现人格,那些拓展了内心的人总是会“梦回过去”。比如回到童年时候的姥姥家,比如回到小学课堂,比如去往一段儿时走过的路。(它有时也可以是“向前”的,比如扬帆出海、比如登高远望)

    梦中的汽车也是频繁出现的人格意象,汽车可以作为自体的投射而展现,一辆破损的车与破旧的房间含义是一致的,这是一种自体碎裂的恐惧,前镜像阶段的肢解恐惧。以汽车替代自体在文化意象中非常多见,比如电影《变形金刚》中的车被人格化处理了。昆汀塔伦迪诺拍过一部电影《金刚不坏》,电影中的车充当了身体的隐喻。

    除了人格结构的直接象征外还需要关注人格结构的构成元素,比如最常见的被野兽或者恶人追赶的梦,那个追赶者是恶的化身与代表,它是将个体从“伊甸园”赶出去的势力,这是最常见的人格结构的基本元素。伊甸园就是子宫环境,可以维持个体绝对自我满足的地方。母亲的哺育是伊甸园的延续,在想象中她不应该存在瑕疵,但是这种和谐迟早会被打破,“伊甸园是回不去的”。个体被迫去流浪,切断者往往被父亲角色(或母亲身边的人)所背负。父亲角色虽然先于个体存在,但是在感知上却是“后来者”(父亲角色甚至社会习俗都可以作为“标记母亲不足”的东西,母亲所在的“网”也比将束缚孩子。)

    一个依赖“母性柔情”的人必然会梦到被追杀,如果没有与“网”达成妥协就总会被恶人威胁。没有上岸那需要忍受水中鳄鱼的吞噬。那晃动的树影宛如永远无法战胜的恶魔,越是盯着看越发感到恐惧,回眸一视却发现那只是一颗树而已,这一回眸是辛苦的探索,是必须要忍受的一段路。执着于退回伊甸园会导致“被吞噬”的痛苦体验,比如会梦到一个狭窄而黑暗的空间、一个山洞、一个漏雨的小屋。这里已经无法久居,也没有一个可以“与之融合以获得安全感的地方”。现实感的消噬最终会导致原初自体与原初客体的碎裂,会出现太多个“我”的片段。在一个精神分裂症描述的梦境中,她躲在山洞里,那里充满了嘈杂的人影,但是大家全都不敢出去,外面是真实生活,里面是一连串噩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境与人格结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le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