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日更第490天。《如何让孩子自觉又主动》是《全脑教养法》的作者丹尼尔·西格尔的全新力著,读后使我受益匪浅,实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编写8篇文章,把书中的精华和自己受到的启发进行分享。
开放式大脑的四种能力如何习得呢?
开放式大脑的四种能力可以从四个基本特质入手:平衡力、复原力、洞察力和共情力。
实体书那个在球场上赢球时“谢天谢地”、输球时“毁天灭地”的孩子,就属于自我情绪控制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情绪容易失控。
作者在书中构建了一个三色情绪模型:最上一层是红色,中间是绿色,底下是蓝色。中间的绿色就是所谓的稳定、安全的状态;如果把绿色想象成一条安全的主航道的话,红色就是代表着主航道之外的状态,表现为情绪激烈、呼吸加速、心跳加速、体温升高;蓝色是变得刻板、自我封闭,甚至是跟事件和情绪剥离。
在主航道两侧的状态,都是情绪失控的表现。
球场上,孩子在踢球,一个球在自己脚下时,因为一个失误丢了,如果这个孩子摇头一笑,面对场上的嘘声甚至做了一个抱歉的手势,然后继续拼抢,这个就是所谓在主航道的状态里面,在绿色区域。
而如果他一听底下有人嘘他,他就生气了,跳过去跟观众对骂,甚至把自己的鞋脱下来,扔向观众席,这就属于进入了红色区域,就是失控了。
那蓝色区域是什么呢?就是丢了球以后,他无限地懊悔:“太后悔了,没办法了,教练你把我换下去吧,这场球我没法踢了,我不想踢了。谁也别给我传球,传球我也不理。”
而其实这些情况,我们在生活中都会经常碰到。需要大家明确的是,情绪波动是正常反应,但这不是说,情绪失控也是正常反应。
所以,区分情绪波动和情绪失控,便于我们正确地判断什么时候该调整心态。
01构建平衡力:控制情绪
平衡力就是控制情绪的能力。家长在帮助孩子构建平衡力这个环节上,有两个工作要做:一个工作是帮助孩子构建尽快回到绿区,回到主航道的调节能力;另外,尽量通过各种方法帮孩子长远地来拓宽主航道。
作者给出了家长要做的很细致的步骤,即“三步曲”。第一步,接受,第二步,安抚,第三步,调整。作者在书里反复提及:顺序非常重要。
所谓接受,就是你先要认可孩子的这个状态。不管因为什么,他此时此刻就是这样。你要用恰当的方法来陪伴他,感受孩子的这种情绪,关注这种情绪,然后才能帮他走出这种情绪。
教育孩子最好的时候,是在孩子做得对的时候。当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是建立亲子关系、融洽亲子关系的时候。因为当孩子犯错时,他会特别担心受到家长的批评,特别担心受到外界的指责和负面评价。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能给他无条件的支持和爱,那他一定会得到满满的安全感。
然后,再去解决问题。
有位家长在儿童乐园,带着自己的孩子等着另外一个孩子荡秋千,那孩子确实也玩得挺高兴。旁边如果没人看着的话,他应该早下来了。因为一直荡秋千,挺没意思的,他感觉跟别人抢着荡挺好玩。如果让他自己一个人在那儿荡,他荡不了多长时间。但是这位家长带着孩子就在那儿等,那个孩子反而得意洋洋的,一直不下来。
家长生气了,过去一把把那个孩子薅下来了。看上去他这是在帮孩子解决问题,但这绝不是一个可以用的方法。
家长可以跟孩子讲:“你有几个选择,第一个选择,你去跟他谈谈。‘哥哥(或弟弟或姐姐或妹妹)你能不能让我玩一会儿?我也想玩,我看你都玩了好一会儿了。’”
如果孩子能这么做,不论他成功与否,只要愿意迈出去跟人谈,这个孩子就会有巨大的收获。他就会学会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他就能够找到他长大以后将要面对的世界上绝大多数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通过谈判,而不是通过暴力。
或者,家长还可以跟自己的孩子说:“如果你不愿意去跟他谈,没关系,咱们还有两个办法。要么咱们先去玩别的,过一会儿,等这儿没人了,咱们再回来;再或者,咱们明天早一点来。”
家长要让孩子去做选择,孩子不管选哪个,都是用孩子的选择和用孩子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家长去帮他一把把那孩子薅下来,或者家长帮他谈,这都不是好的办法。
在这个办法之外更不可行的办法是什么呢?是忽略孩子的感受。
家长帮孩子谈,或者把那个孩子拉下来,家长最起码注意了孩子的情绪,注意了孩子的需求。但是相比之下,那些忽略孩子需求和情绪的家长更可怕。
你看明白了吗?
22年度年度写作营第96篇,1632字,累计129997字。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