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又看了《想开点,别和自己过不去》。标题很接地气,内容也是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3144706/f945db8147bf5bb1.jpg)
和前两本与情绪有关的书(姑且称第一本为“小情绪”、第二本为“大道理”)比较可以发现,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观点:改变自己,而不是去改变别人。可以说,如果树立了这个一个正确的观念,很多情绪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这三本书的不同在于,“小情绪”关注的是习惯养成,“大道理”关注的是大脑的功能,而这一本书的重点则是想法的改变:一念转则柳暗花明。
书分成四个篇章。
第一章是我们为什么应该转变。这一章的核心议题是世界只在我们的脑海当中。很多年以来,我才明白个中道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会有不同的对策,因为他们脑海中对这件事情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也因为他们当时的情绪反应不同。
第二章的主题是转变从认识自己开始。要知道,我们之所以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解释,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和我们自身的缺点是有关系的。某人的一句话如果说到了你的优点,你可能不以为意,如若说到了你的缺点,你极有可能心生怨恨。坦然接受自己是负面情绪的一把杀手锏。
第三章讲转念是启动改变的力量。读这一章的时候,总想起自己读研时看的一本书,其中有一句话我记到现在: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其主因就是帮助你成长。看到这句话的第二天早晨,眼镜被自己一屁股坐坏了,想到这句话,一整天都哭笑不得。
改变想法,就改变了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改变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解释。那些健康的对自己成长有益的观念会成就更好的自己。
这些很有益处的观念中,除了我上面提到的那一句,还有一句也很重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承认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为此负责,就不再抱怨。
第四章是自我转化的日常练习。可以说前面三章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最后一章也许是想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如无实践,再好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废话。通篇看下来,那些能够落到实践中的很少,如果说有的话,就一点:专注。这让我有点怀疑作者是有一些话还没有讲完,就都归结到了最后一章。
整本书还是很容易读的,因为讲的接地气,而且例子很多。但是它究竟能够解决多少实际的问题,其实我是很怀疑的。看了前面几页我就产生了怀疑,因为如果讲道理能够解决人们的情绪问题,那么情绪问题恐怕早就被解决了,起码不会困扰那么多人。
是不是真的有一本书能够解决我们所有关于情绪的问题?应该没有。不过部分地解决某一类问题,应该是还是可以的。
如果你从来没想过世界只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你对事件的解释才是带来麻烦的源泉,那么,当你树立了正确的观念之后,你的世界(包括情绪)会为之改变。如果你总是把自己安排得很满,很少专注,那么培养了专注的习惯,你的生活会为之改变。如果你总是乏力、情绪不好,那么规律的运动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改善——如果不知道从何开始,运动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有一个词叫做keystone habit,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这个让自己能够发生改变的行为,然后把它变成习惯。
你总有不快乐的情绪吗?有没有好的办法解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