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 杨纯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0:27 被阅读3次

    前几日,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最忙,只有更忙;没有最累,只有更累;没有最难捱,只有更能捱。致尚未被生活打垮的自己,更感谢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依然‘自讨苦吃’,追着梦想不肯放手的自己。”没一会儿,一朋友私信我,“在高校不应该比在中学更轻松吗?”我把目前在做的一些事大致说了一下,她回复,“确实够你忙的。”然后她说,“不过,正如你所言,这些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只是好奇,是不是因为对于梦想你心有不甘,才会一直折腾?”我答,“没有不甘心。只不过害怕会一直安于现状而已。”

          五一那天和母亲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母亲最终让步。虽然没有表示支持我的决定,但也不再反对。第二日,和顾问老师见面。当她把接下来两年的详尽安排给我分析一番之后,她说,“杨纯,我并不想给你泼冷水。但是,你得做好心理准备。两年后,即使付出了如此大的努力,结果也可能会是失败。”我笑了笑,点头说到,“我知道的。”她接着问到,“可以说说你做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吗?”这个问题我的家人已经问过我无数遍。我答到,“总觉得要做点什么,可以让自己一直前行。我知道最后的结果很难预料,但是,我相信在整个朝着目标前进的过程中,我会离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越来越近。不管结果怎么样,这一路的成长于我而言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收获。”听完,顾问老师乐了,她说,“我喜欢你这种乐观的态度。”我也乐了,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我乐观。

    米歇尔·奥巴马在自己的回忆录写过这样一句话:“For me, becoming  isn't about arriving somewhere or achieving a certain aim. I see it instead as forward motion, a means of evolving, a way to reach continuously toward a better self.”对我而言,‘成为’并不是到达某个地方或是实现某个目标。相反,我将其视为成长,视为一种发展的途径和不断追求更好的自己的方式。)所以,她最后选定的书名是“Becoming”(《成为》),正如她自己的人生,那是一种永不停歇的成长状态。

         白岩松的《白说》一书里,开篇的文章名为《幸福可以无限靠近,无法彻底到达》。这乍看起来略显悲观的论调,却道出了幸福的真谛。诚然,无法抵达幸福彼岸的事实多少让人有些丧气,但是,因为努力无限靠近的过程,幸福的感觉会越来越真实,也会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因为从未真正抵达过幸福的彼岸,对于幸福,人们才会懂得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有价值,才会珍惜无限靠近带来的点滴成就。

    因此,对于我们所熟知的那句话,“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或许更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努力不断靠近比现在更美好的自己。当然,平凡人如你我,很难像米歇尔·奥巴马那样,不把努力和付出指向达成某种现实目标,也很难像白岩松一样,带着豁达与坦然接纳现实的不完满。不过,“成为”的确应该是一种永不停歇的状态,因为这种不停歇,靠近更好的自己变成了一种不断改变、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正因为这种如永动机般的努力前行,才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时,始终能够保有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人生的终结》一文里我写到了自己正在谋划的“大事”,有朋友好奇,私信我。她说,“我觉得你家人足够开明,是怎样的‘大事’让他们集体反对呢?”我大概解释了一番之后,朋友问我,“那对于这件事结束之后,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详尽规划吗?”我答,“那会是七年之后的事,我实在没办法对那么久之后的人生进行任何规划。”她接着问我,“你的积蓄足够支撑你吗?”我半开玩笑半认真答到,“远远不够,所以到时得变卖家产。”她又问,“你家有矿吗?”我答,“没有。”她说,“我知道。所以我希望你认真考虑自己的决定。如果折腾一番之后,又回到原点,朝九晚五,奔波操劳,我也觉得放弃一切放手一搏并不是太明智的选择。”我回复,“对于未来,确实有太多的不确定,所以,我只想尽全力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最后,朋友说到,“真的很羡慕你这种能坚持自我的人。”

    想起朱光潜先生终身恪守的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即“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此地,是说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我觉得“此身、此时、此地”六个字,正是开启“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钥匙。推开门,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tl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