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生〈正蒙〉日记472.2021-10-23》
今天是辛丑戊戌甲辰,九月十八,2021-10-23星期六。
【《乾称篇下》第五节 有无一,内外合,(自注:庸圣同。)】
船山讲解说,即使是不肖之人,也能够在见闻之外,“亦不昧其有理”,除非观念和信仰导致的遮蔽与遗忘,就算是不肖之人,只要他能够认知并且“不昧其有不可见闻之理”,那么,就“不可灭”,即无法取消、消解、毁灭“有无一”的道理,那么,关于“有无一“的认知,凡人与圣人是同一的。反过来也一样,因为感通和认知必然因乎其类,也就是说,圣人也是通过”目合于色,口合于食“生发知觉,所以,圣人也是即此而得其理。这说明,就”内外合“的格物之道而言,圣人与凡人是同一的。
【此人心之所自来也。】
船山讲解说,对于常人来说,内心合外物,启动了知觉官能,“心乃生焉”,开始识别出原来“未有者”,并确认其有。所以,常人不能够对没有见过听过的事物“生其心”。
【若圣人则不专以闻见为心,故能不专以闻见为用。】
船山讲解说,”流俗以逐闻见为用“,释老以灭闻见为用”,流俗和释老的共同点是“皆以闻见为心”。
船山说,圣人不同之处在于——此处的圣人概念,就好像现代比较通常的一种说法,比如哲学思维一样——圣人,我们通常称为圣哲——,所以,这里所谈的凡圣之别,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神仙和凡人之别,不是不死之物与必死之人的区别——或许,这是一个不无必要的提醒。我们不能把圣人视为神仙或者彼岸世界的存在者,这是阅读中国经典应该具备的基础,否则,即使读着中国经典或者甚至繁体字的中国文字,其实不知道他读出来的是哪国的书啊,因为在有些人的观念里,有些词语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折线,离开原有的语境,使得似乎的母语变成奇怪的语言。
船山讲解说,圣人与凡人不同之处在于,“知无之本有”,知道“无”本质上是“有”的,“而有者正所以载太虚之理”,“有”不只是物质而已,而是“载”着,也即是内含着“太虚之理”,就是看不见听不见也摸不着的,所以称为”太虚之理“。圣人是如何知道的呢?这是“尽心存神”的工夫,所以,做足这种工夫的圣人能够“纯体之”。这个“纯”字值得留意——《诗经 大雅 文王》篇说“纯亦不已”,这个纯,是连续不断的意思,也是始终保持着知觉的意思——这意味着不被遮蔽,同时意味着,他不会遗忘这些基础的东西。“超乎闻见,而闻见皆资以备道也”。这些闻见的东西,都是譬喻的材料,而这些材料并不会蒙蔽圣人”纯体之“的”超乎“。
“圣人不专以闻见为心,故不专以闻见为用。”——尽心存神啊!
第五节结束,明天开始第六节。
【学习参考书目】
《张载集》张载著
《张子正蒙注》王夫之著
《诗集传》朱熹著
《诗三家义集疏》王先谦撰
《诗广传》王夫之著
《周义正义》魏•王弼 晋•韩康伯 唐•孔颖达
《程氏周易注》宋•程颐
《周易外传》清•王夫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