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6号。
哎呦,刚刚输到6月6的时候,突然想到一句格言,那也是农民经验得来的谚语,六月六看谷绣,这句话说了出来,突然笑了,那是小时候常听大人说的一句话,可那说的是农历六月初六啊,六月初六谷子绣穗。
今天是公历6月6号,农历刚刚进入五月初一呢。
农历五月就是收麦子的季节,冬小麦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只有经过严寒在过度夏的小麦才有劲道。和做人的道理一样,不见风雨哪里见彩虹。
刚才又查阅了资料,冬小麦和春小麦,因不同地区气候而定吧,各有特点。不能规定哪个就好哪个就差吧?以前一直认为冬小麦一定就好于春小麦了呢,看来各有特点。单论劲道而言,还是冬小麦有劲道吧。有人说,春小麦蒸馒头不面不发,不知道是不是?
争秋夺麦这是老一代流转下来的谚语,还说七分收八分丢现在也在流传着。
老一代收麦子的经历不再延续了,因为年年都有麦收,七十年代以前的人都经历过,那时的情景都已经刻在我们的脑海里了,每当我烙饼时,就会想起收麦子,也许只有那时候才烙饼吧。割麦子过程再说也是老套子了。在场里摊麦子,压麦子,那叫一个累,最累的还是我的父辈吧,我们几个只会把成堆的麦秸摊开,天气越热越要翻腾的勤快些,然后就是用磟碡拴上小毛驴,在场里转圈,压几圈人们就在麦场上一叉一叉地起麦秸,哎啊,那个过程,一个字“累”仨字“累半死”五个字“累并快乐着。”虽然累,家家看到丰收,累在身上,喜在心里。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吃的了。
几户人家合伙一个场,都愿意先把麦子第一过儿打完,也不知道为啥,总感觉那时候麦天雨也别的多,也许就是麦收慢的缘故吧,都愿意把麦子收到家里才下雨吧,那一轮场打过来也得十天八天的,所以就有了,麦十天的说法。收割慢,打场慢,就怕来一场大风,一场大雨,把一年辛辛苦苦口粮就这么打水漂了,就有了七分收八分丢的谚语了。
今非昔比了。
就连我晚上遛弯在路上遇到从地里回来的人,都会说一句,这么忙的季节,你怎么还有空遛弯呢?
是的,虽说现在是麦收的季节,在不收麦子的时候,我也不忙,没有银花,也不收银花了,显然就要清闲了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23156669/87c5861c0b8c482f.jpg)
麦子收了的农户,进门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你麦子收了吗?总要问上一句。我说,还没收呢。他们就会说,收了多少,卖了多少钱,一亩地划多钱少钱,都是一副满足的样子。说完还会加上又,玉米种了,地也浇了。
走到河堤才晚上7点,天空还没完全黑下来呢,微微的凉风,那才叫一个爽,隔着一个小河就是麦地了,麦地里有碧绿到浅绿,现在到处是一片片金黄金黄的了。
收割完了的,一片金黄的麦茬,麦茬地里又有了新的种子,不久就会又是一片碧绿到玉米苗了。
没收割的麦子,金黄色的麦穗在晚风的吹拂下轻轻摆动,成熟的麦子犹如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波推着一波向前翻滚,大有丰收在望的欢喜!
这两天,太阳一直在和人们捉迷藏,一会躲到云里,一会又跳出来,微风轻轻吹,太阳又躲躲闪闪,给天气带来清清爽爽的。不收麦子也不用去地里,现在的机戒化收割,就是收麦子,也不见得人人都去地里。
今天是6月7号了,明天我们就收麦子了,去不去地里明天再定。
多数是他们在地头等着,等收割机到自己地头了,我才会过去,否则去的早了,在那里也是干等着闲聊,一切都是机戒化,现在农民种地也不很累了,也没有了锄禾日当午的情景了。
土地也真的是农民的宝,我们这里一年可以说两季啊,早庄稼是不是还能收三季呢?
我们这里大片土地就是麦子玉米,麦子收了就是玉米,玉米收了,还继续种麦子。土地都没有休息的时候,小麦收了,地都不用旋就把玉米种到地里了,只有收了玉米,才把土地深翻一次,感觉那时间,土地才像打个打哈欠,翻个身似的。
对我们农民来说,土地就是生命的支柱。
土地,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丰收的喜悦,每一寸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民以食为天,历代下衰。
只要有土地,季季都是丰收的气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