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师言师语教育
给学生以生活价值取向的指引

给学生以生活价值取向的指引

作者: 耕耘三尺有天地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22:39 被阅读10次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人作为生活实践的主体,必然要从自己的目的性出发,并以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衡量尺度去认识和改造对象世界,使客体满足自己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从而实现自我的生存和发展。显然,人作为一种目的性的存在,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超越物质经验层面的追求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充实满足,即谋求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借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把“生存”提升为“生活”。这里,“生活”与“生存”的重要区别,就在于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生存,它赋予了生存以超验的维度,即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人是灵与肉的二重性存在,这种存在境遇决定了人必须超越物质追求而达到精神文化的充实,真正实现身心平衡的幸福人生。生存是活着,而生活则是不断地提升品质,需要文化价值创造,需要精神世界充实。不断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内心需求的满足,追求有意义的生存才是生活。

    人的生活领域包括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交往生活等众多方面。中学生是未成年人,还没有进入社会,未参加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他们的生活价值取向可以简单地描述为:学生从价值选择的角度判断我是谁,我为什么活着,怎样更好地生活,实现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也就是追问自我,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使自我更加完善,更好地胜任和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和要求,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生活价值取向对学生的生活具有导向作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包括学生把生活价值目标定位在物质的满足上,希望获取大量金钱,然后用金钱换取享受,沉湎于单纯的自然功利主义生活之中,对价值信念产生迷误和虚无。帮助学生对生活价值进行定位,应该成为学校德育的核心内容。

    要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合理的生活需要应该得到满足,但我们更要引导学生注意不能把生活价值目标仅仅定位在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的生活的本质不在于物质生活,人的物质生活永远服从于一定的生活目的和意义。单纯的物质享受都有一个饱和点,超过了这一点非但不是享受反而成了累赘,而精神享受却不存在饱和点。

    要教育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增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理性认识,从生活中多体验快乐、幸福,通过热爱生活去激发创造生活的热情。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不良现象有清醒的认识和一分为二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避免走向偏激。

    要使学生相信,在时代波澜壮阔的大江大河里,没有一个人是独立存在的。你现在唾手可得的读书机会,是很多人以前想都没有想过的。你现在物质富裕的生活,也是很多人奋斗得来的。把个人命运投入到奋斗的熔炉里是每个弄潮儿的必由之路。(19.03.20《教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给学生以生活价值取向的指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bx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