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熊市战略
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20日均线破掉,从技术面的角度讲,意味着下降趋势已经到来。
告诉大家一些经验,如果非要参考技术指标,那么指数跌破20日均线后,下一步大概率会在30日均线反抽。
并且,20日均线与60日均线仅次于年线,往往20日均线向上,意味着向上趋势,反之,向下趋势。
所以对于一些技术面投资者而言,20日均线向下,跑路;20日均线向上,买入。
可我最想说的是,以上内容,最多算是概率战术,而非战略。
战略是什么?就是大的方向要正确,方向对了,所谓的战术可以乱七八糟。
打个比喻,两军打仗,战术错了,局部失利;可战略对了,全歼对面。
在股市中,战略是什么?
有人说,在熊市中,任何买入信号都是错误;在牛市中,任何卖出信号都是正确的。
其实这是恰恰相反的;在熊市中,越跌越买,在牛市中,越涨越卖。
可熊市中越跌越买,并非刚刚暴跌就买,那是买在半山腰上。
具体该怎么买呢,如果参考指数估值,要在上证指数15倍估值的下方,越跌越买,买到10倍,是幸事。
我们是新兴市场,经济增速6%就是低点,所以,整体估值中枢,高于发达国家的市场。

当前我们的位置在13.6倍左右,是从10.8倍位置涨上来的,并非从高估值,跌下来的。
可依旧有很多投资者担忧,会不会在跌回去。我们抛开这个疑虑,在换个角度观察。
2、熊市周期
下跌是有限的,也是有周期的。
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指数共计下跌了48个月,也是A股市场的最长熊市周期。
记住这个数据,48个月,这也是为什么在18年中旬,我始终强调一年半载。
2016年至2017年的蓝筹行情,约30%的涨幅,其实算不是A股的牛市,只能算是绩优股的估值修复,2015年绩优股没疯的补偿。牛市中,指数共涨,鸡犬升天。
那么如今,2015年股灾至今,熊了46个月,越来越近了。
2018年始终在满仓等待的原因就是,我们无法确认这一次的牛市周期,是多久。
例如,上证指数在2015年6月至2019年1月,熊了44个月后,反弹超过20%。
所以,我们无法按照最长48个月的熊市周期操作,紧卡时间周期,是不对的。
可以确认的是,熊的周期越长,牛市就越是临近,其余的,都是扯淡。
可如果在这个位置跑路,会天打雷劈的。
3、确定性的空间
投资者永远不要想着买到最低位,甚至是相对低位,因为想着想着,就飞了。
上涨,越看越高;涨到5000敢看10000!
下跌,越看越跌;跌到2500会看2000!
这是正常的人性,例如,你在10元买入了一只低估值的预期翻倍股,可如果继续下跌,跌到了9元、8元、你会感觉到亏了,如果买在9元,甚至8元就更好了。
虽然这只股10元就是低估值,具备翻倍预期;但那是未来的事,人们对此充耳不闻,只在意现在。
似乎,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真的该如此么?
可你不能去等9元,8元,因为低估值的翻倍预期就值得买入,至于随后的跌幅,可以用仓位控制;可以做轮动,例如用合理估值的券商,调仓低估值的银行。
赚钱的,都是克服人性的。
格雷厄姆终其一生的经验;态度大于技巧。
他最成功的门徒,巴菲特一生的经验;耐心第一,机会来了,全力挥棒。
抛开那些无关紧要的波动,享受你对于持股的确定性空间。
最终你会发现,远远跑赢90%的投资者。
3000点,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