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经典中国传统文化
贯通《庄子》与禅宗,趣向当下一念,便是狂心顿歇

贯通《庄子》与禅宗,趣向当下一念,便是狂心顿歇

作者: 徙竹散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6-22 10:27 被阅读0次

    《庄子*大宗师》有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禅宗被喻为“佛门的道家”,当以其“汪洋恣肆,不拘一格”处而得之,大有一番逍遥自在。更有令人嗔目结舌的“呵佛骂祖”,这在常人看来怕是要吓得魂飞魄散,连只是听到都要磕头谢罪了。却不知古德们破的就是这“法执”,求佛保佑不过是一个“求”字,却跟佛法没有半毛钱关系。

    《牧牛图*双泯第十》云:

    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

    若问其中端的意,野花芳草自丛丛。

    这“人牛不见杳无踪,明月光含万象空”便是庄子的“相忘于江湖”。那这“相濡以沫”就是《牧牛图*独照第九》的“牛儿无处牧童闲,一片孤云碧嶂间”。

    在《逍遥游》中,庄子将时间和空间拉伸至无限,已非是当下一层维度,无论居于哪一维甚至是最高维也不过是人为之次第的一重境界。且看第一句就道破玄机:

    所谓“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何为“鲲”?鱼苗者也。不知鱼苗之大几千里,是谓“坐微尘里转大法沦”、“芥子纳须弥”。

    这一句突破的是空间界限。

    虽然鱼苗在人的眼睛里很小,但自有看鱼苗为庞然大物者。正如人眼中的泰山,即使泰山比起地球来也不过一微尘。去掉了参照物,一切都是相对的,一切放到更大的格局里都会被视为“鲲”。

    所谓“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何为“不同条件下的春秋”?“五百岁”、“八千岁”者也。

    这一句突破的是时间界限。

    人类定的时间也是相对的,用更大或者更小的时长来划分都有相对合适的界限。

    唐代李通玄注《华严经》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便可看作突破了时间和空间。

    至此可能会认为是“玄谈”,但人的所有焦虑就是念头造成的,不管自己考虑得有多远,或者是回忆的有多深,难道不就是当下一念吗?当下的一念不能承当下来,就会被一念接着一念拖着走,累积下来的这一个个当下就连接成了未来。

    有没有想过焦虑恰恰是因“降服念头”而来,再加一个字就会更明白些“欲降服念头”,这个“欲”才是又生出的系缚。

    《庄子*齐物论》所谓“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已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也”,风吹进各种洞穴会产生不同的声音,不去管它,吹过后就还是那个样子,只是谁自己把风留下就只能自己听那嘶鸣。

    这就揭示了焦虑的根本成因,所谓“控制情绪”不过是已经被念带走,否则又怎会生这“控制”一念?而这“控制”的反面是否会是“失控”?且不要分开来看,这“失控”的一念又是从何而来?

    念及“控制”之时安住当下了吗?安住便不会再有“失控”之念起,如若不安,“失控”之后妄念自会继续奔腾如江河湖海。

    当一束阳光照进窗内形成一片虚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虚空里的微尘在运动着。这是种状态,亦如《道德经》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在这个状态中,虚空寂然不动,微尘缓慢徐行。

    当意识到了这个状态,“自性”便如“虚空”,“念头”即是“微尘”。“微尘”虽然在动,“虚空”寂然不动。

    焦虑便是失去这种觉察而被带进微尘的运动中去。然而虽然明晰理如此,却不能“想着”要去觉察,否则就成了化妆成“觉察”的“控制”。

    人就是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里出不来,越想解脱掉得就越深,掉得越深就越想解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没有尽头。

    当一个好人被逼成或者潜移默化成了不怎么好的人,自己是很难察觉的。他会在一个个“就这样”、“没办法”中妥协并接受。

    当他为了完成或者增长业绩时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宣传产品好。怎么好?客户不焦虑怎么都不好。或许一开始会觉得这么故意放大焦虑甚至拿人家的倒霉事做广告不合适,但久而久之一定会没了感觉。

    这个过程中人会慢慢变化,不仅仅是对职业来说,最后会渗透到方方面面,以至于有一天会觉得“不认识自己”、“这还是我吗”……

    然后就开始来和自己的周旋,“不得已”、“have to”、“能怎么办”、“正人用邪法,邪法亦正”诸如此类,妄念就是这么很有逻辑得、顺理成章得起来了。

    “不认识自己”恰恰是初心的一次觉照,虽然极度困难,但这“恻隐之心”和“羞恶之心”却也是护得住的。只是需要高度的智慧,承受许多冷嘲热讽和不解。在别人的许多领潮热讽和不解中,你又是否会被潜移默化地动摇了,是否会因为背负着世俗的却“一无所成”和脱俗的却“前功尽弃”的双重压力而被压垮?

    绝对有可能,但这不正是磨练“直下承当”当下一念的下手处?

    大慧宗杲禅师云:

    昼三夜三,孜孜矻矻,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举觉底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丛中参得禅,大彻大悟。杨文公参得禅时,身居翰苑。张无尽参得禅时,作江西转运使。只这三大老,便是个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底样子也。又何曾须要去妻孥,休官罢职,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静,然后入枯禅鬼窟里作妄想,方得悟道来?不见庞蕴居士有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体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这是,何虑菩提道不成。”

    子曰:思无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贯通《庄子》与禅宗,趣向当下一念,便是狂心顿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mfx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