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年前,准确的说是2008年1月18日,我买入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那时我还在读研,专业不是金融,但与同学每天谈论的话题少不了股市和股票,炒股致富的传说不绝于耳,而且似乎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某个同学靠炒股赚生活费;某个还没毕业的学长,炒股一年便买了房、买了车;某个老师炒股发了财,不仅换了房、换了车,还换了媳妇,每次说到这个老师,我们总是不怀好意地哈哈一笑。
我最早对股票的感性认识是来源于电影《阿甘正传》,电影里智商有障碍的阿甘买了苹果公司的股票,然后成了百万富翁。如果一个傻瓜买股票都能发财的话,我为什么不能呢? 抱着这种愚蠢的想法,我买入了人生的第一支股票。那时我还不知道中国股市和股市不是一回事,就像中国足球和足球不是一回事一样。
那时上证指数已经从最高点6124点跌到了5100多点,市场上唱空的越来越多,但与唱多的主流声音相比还是微不足道。“十年牛市”、“万点论”的喧嚣与骚动,让我这个对股票懵懵懂懂,对风险一无所知的菜鸟,像意淫校花一样意淫股市,幻想着炒股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只要“低买高卖”就行;幻想着现在的下跌只是技术性调整,非但没有什么风险,还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抄底机会;幻想着自己今天投了1万块,明天就能变成2万,后天就能变成10万,再过几天就能变成100万。罗伯特•希勒的《非理性繁荣》就躺在我的书桌上,但是我却懒得看它一眼,非理性繁荣又怎么样,股市就像啤酒,有泡沫的啤酒才最好喝!
我拿出自己一半的积蓄(大概5000大洋),一头扎进了股市里,买的第一只股票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或者说我已经选择性地遗忘了,这是人类可以活得久一点的本能。我买股票的那天是星期五,周末的时候我给爸妈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我找到了一个赚钱的行当。他们惊讶地问我在做什么,我告诉他们:“我在搞金融。”
也是在这个周末,刘同学来我宿舍串门,他是个有实战经验的“老股民”,我打开电脑里的炒股软件,让他分析一下我的股票是涨还是跌。其实,我不是想让他给我分析技术,然后给我什么忠告,我只是想让他说一些好听的,比如“你买的太是时候啦”,“你的股票一定会涨”之类的话。然而刘同学太不懂事了,他竟预测下一个交易日大盘会跌,我的股票也会跌。我只对他说了一个字:“滚。”
不幸的是,刘同学的预测是对的。下一个交易日刚刚开盘,大盘头也不回地一路向下,到了中午收盘已经下跌了100多点,中午开盘不久,大盘继续加速下跌,这时一个姓吕的同学发消息给我,让我赶快清仓,但我不甘心我的第一次炒股就以“第一天买,第二天割肉”的方式结束。这也恰恰是一个菜鸟才会有的想法。下午收盘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千股跌停的惨状,我仿佛被人打了一记闷棍,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郁闷。
那天晚上,我一直泡在某个股票论坛里,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中国平安的增发再融资计划”,认为“中国平安”是此次大跌的罪魁祸首。论坛里的帖子大部分都已经“看空”了,以前的一些“多头”也已经转成了“空头”,大家都对前景感到不妙,认为下跌趋势已经形成,明天大盘还要下跌。我越看这些帖子心情就越沉重,偶尔看到一个“看多”的帖子,我就像看到了救命稻草一样。不管怎样,我仍期待奇迹会发生。
奇迹是不可能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大盘一个跳空低开,宣告了我所有幻想的破灭。这一天市场出现了恐慌情绪,下跌比昨天更加凶猛,更加毫无人性,下午开盘不久便再次出现了千股跌停,整个市场尸横遍野,哀嚎一片。吕同学再次给我发了消息,问我昨天股票卖了没有。我说,没有。他说没有卖的话,今天就别卖了,等着明天反弹再卖吧。他的话音刚落,我就把我的股票全部清仓了。我为什么这么不听劝呢?是因为我要保持独立思考?不是的,是因为我怕了,我尝到A股的厉害了。我做梦也不会想到,我第一次炒股,仅仅3天时间,就接连遇到两次千股跌停,然后以近乎15%的亏损割肉出局。第一次炒股,就以这样的惨败告终,这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我觉得自己连个傻瓜都不如。
晚上我又继续泡在股票论坛里,论坛里悲伤逆流成河,大家还在对“中国平安”口诛笔伐,我感到好奇,一家上市公司的“增发”,怎么会对整个A股市场造成这么大的震动呢?那时我还不知道熊市里稍微有点利空,股市就会放大的道理。反过来说,那时已经是熊市了,但我这个菜鸟却浑然不觉。
2
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谈论2008年的那轮熊市时,我们的许多媒体和专家往往祭出美国的次贷危机当替罪羊,这就像我们家的房子倒塌了,却把原因怪罪于亚马逊的一场龙卷风一样。当然,美国的股市下跌不可能对中国的股市没有任何影响,但其影响一定是次要和有限的,因为中国的股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的股市在经历金融危机后,迎来了十年的牛市,道琼斯指数从2008年的最低点7800点一路上涨,不断新高,到目前已接近26000多点,而我们的上证指数十年后却依旧在3000点以下徘徊的原因。
回到2008年,尽管第一次炒股的教训是血淋淋的,我意识到了风险,也知道害怕了,但我的内心更多的是不服气和不甘心,总想把自己亏掉的连本带利再赚回来。我的这种赌徒心态,让我在第一次炒股失败后没两天,便又杀回了股市,并且不断加仓,汶川大地震前,我满仓持股,投入了所有的积蓄。我那时还没听说一个道理:“熊市专治各种不服气。”
说到汶川大地震,那天是5月12日下午,我正在教室里上课,下课时四川发生地震的消息传开了,我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不是为受难同胞祈祷,而是想着赶紧把手里的股票卖了,这可是个大利空。不过,已经快到了下午3点收盘的时间。那时智能手机还没开始普及,还不能用手机炒股,因此我没法立即操作,等我回到宿舍打开电脑早已来不及了。
媒体对灾区的报道铺天盖地,全国上下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之中,我也感到很难过,但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地震而难过,而是因为我不能及时卖掉股票而难过。网络上,很多股民还有媒体打出了“为国护盘,不卖股票”的倡议,我对他们的爱国行为肃然起敬,与他们相比,我的觉悟实在太低了。
地震后的第二天,大盘的跌幅不大,但我的股票却大幅下跌,我吓得赶紧抛了。含恨抛完之后,我又幻想大盘能在地震的影响下,多跌几天,然后我便可以乘机抄底。现在想想,我当时发国难财的想法不仅好笑还很可耻。
我的幻想很快就落空了。就在我清仓的第二个交易日,大盘却又大涨近百点,我卖出的那几只股票也在大涨,我气得要吐血,又急吼吼地满仓杀了回去。这样的追涨杀跌,反复折腾,可以说持续了我的整个2008年,结果是要么“割肉”,要么“套牢”,最后不仅一分钱没有赚回来,反而越陷越深,越亏越多。
地震的那段时间,我的情绪明显低落和压抑,整个人无精打采,我不是四川人,但一个女同学竟然来安慰我,她以为我有亲戚或者朋友在地震中受灾,我对她的安慰欣然接受,我的确是个灾民,在股灾里支离破碎、断手断脚。
汶川地震是灾难,是国殇,却缓解了我内心的痛苦,与那些遇难或者受伤的人相比,我炒股中的亏损或者被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都是微不足道的,都是可以放下的。
3
2008年下半年,我在股市里的操作越来越少,部分原因是我在忙论文和导师的课题,没有什么时间去炒股;部分原因是我对A股已经哀莫大于心死。到了2008年12月底,我卖掉了手里的最后一支股票,彻底处于空仓的状态。那种“无股一身轻”的感觉是我很久没有体会到的。
回顾整个2008年,尤其是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我白天看A股,晚上盯美股,搞得比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还忙,结果却亏了个底朝天,一半的积蓄化为乌有,唯一幸运的是,我当时的积蓄只有1万多元。
4
如果你关心中国经济的话,应该会记得2008年底政府出台的“四万亿计划”。至今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正面的评价认为“四万亿计划”维护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负面的评价认为这四万亿的资金大多流入了国企,加剧了“国进民退”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还进一步推高了房价等等。至于孰是孰非,还是留给历史和那些经济学家去评论吧。
我想说的是,“四万亿计划”也推动了股市从2008年年底到2009年7月份的那轮大反弹。当然,我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实际上,当时我错误地认为“四万亿计划”就像“伟哥”一样,对股市最多会起到点刺激的作用,谁知它却长达大半年的时间强阳不倒,这是我不曾预料到的,这也注定我在这一轮反弹中完美踏空。从2008年底到2009年7月,我的账户一直空仓,这是我炒股生涯中难得的空仓期。
2009年,我看了由弗兰克•德拉邦特导演,改编自史蒂芬•金的电影《迷雾》。这部电影乍看上去是一部惊悚恐怖片,男主角大卫生活在一个小镇上,有一天一场暴风雨过后,浓雾笼罩了整个小镇,隐藏在浓雾里的是从异度空间来的吃人怪物,一时间,生灵涂炭,恐惧降临。
我对什么恐怖片本来就不感兴趣,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冲着导演和编剧的大名去的。的确,这部电影的主题不是恐怖的视觉冲击,电影里大部分的着墨点是关于信仰和人性之类的东西,然而如果仅仅只有这些,这部电影也只是一部平庸之作。在看这部电影时,我的脑子里始终盘旋一句话,“不会就这样吧”。直到电影的结尾,最后的五分钟终于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
电影的结尾是这样的:汽油已经耗尽,大卫和他的家人在车里已经无路可逃,浓雾里是吃人的怪物和未知的恐惧,大卫为了不让自己的家人受到怪物的折磨,毫无尊严的死去,为了减轻他们的痛苦,他选择和家人一起饮弹自尽。可惜子弹却少了一发。
当他用最后一发子弹让他的儿子解脱之后,他走下车准备跟那些未知的怪物拼命,或者说被那些怪物撕成碎片。然而这时浓雾散尽,美军来了,怪物全部被消灭了。命运跟大卫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拨云见日时,他却亲手杀了他最爱的亲人。
《迷雾》这部电影对我的意义不亚于“巴浦洛夫之狗”的实验, 2008年底的那次清仓,我无疑像《迷雾》里的大卫一样被命运捉弄了,煎熬了将近一年后,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在希望来临之际,我竟亲手割掉了自己带血的筹码。
5
从2008年开始,每一年,中国的经济似乎都是最困难的一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中国的股市是公认的政策市,但依然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2009年底,“伟哥”的药效结束之后,大盘一泻千里,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萎靡不振,这是A股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熊市。
2010年,东方不亮西方亮,股市低迷震荡,房价迅速上涨,短短的半年时间,我在杨浦看的老房子便从2万左右一平涨到了2万5,房价涨地让人恐慌。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房产税出台的消息甚嚣尘上,大家对房产税是否能遏制房价上涨争论不休。国庆后上海出台了限购令,房价上涨的势头开始有所放缓。
那一年我硕士毕业,参加工作,工资一年不到6万,买个80平左右的房子,攒够首付,不吃不喝差不多要10年。所以买房的事情只能想想。
那一年“地产大炮”任志强放炮:“年轻人就该买不起房。”他的言论让买不起房的80后,也包括我恨得牙痒痒,不久后,他在大连的一次演讲中,被一个年轻人扔鞋,媒体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疯狂。在网络上,大家称这个年轻人扔的不是鞋,而是对房价的愤怒。今天回过头去看,任志强说的都是实话。不过,中国人不怕好话、废话,就怕实话。
转眼到了2011年,上海的限购令更加严厉,而且出台了房产税,房价出现了下跌的迹象,大家都在讨论房价下跌的空间有多少,银行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我开始幻想房价下跌,股市上涨,幻想从楼市流出的资金会流到股市。抱着这种幻想,我又开始频繁炒股,当时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手机炒股变得寻常。这一年大多时候我都是“快进快出”,炒短线,每一次都能尝到点甜头,我开始自以为是,仿佛经过熊市的磨砺,我已经掌握了炒股的某种诀窍,我不断加仓,很快从五位数加到了六位数。
其实这一年大盘依然是熊市,个股像个猴市,我完全是在火中取栗。这一年的9月,我买了一只资源股,之所以买这只股,是因为当时资源股是市场的大热门,我抵挡不住诱惑,也想从中分一本羹。我买入的时候,这只股票正在调整,已经从接近40元的最高点跌了20%多,我迅速抄底买入,涨了10%,我赶紧抛掉。到了11月,我接近30元又重新买入了这只股,后来这只股票让我吃尽了苦头。从我买入的那一天起,这只股票就开始跳水,我非但没有卖出,反而逢低买入,不断补仓,跌到25元补,跌到20元继续补,跌到18元再补,几个月之内我已经重仓了这只股票,仓位高达2/3。当时我也意识到自己错了,这只股已经彻底走熊了,不可能再有新的高点。本来我应该及时止损,我也知道“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这个道理,但是道理都懂,技术都会,割肉的时候却犹豫不决,那都是真金白银啊。
《迷雾》结尾的画面在我的脑海里循环浮现,我害怕重犯2008年割肉的错误,结果我越套越深,彻底套牢。到了2014年,这只股票跌到了最低点6元附近,下跌的幅度让我怀疑人生,不过我的情绪还算稳定,因为疼痛的时间太长,我已经麻木了。就像一个患了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疾病的病人,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自己的病情,不会再有更多的痛苦。
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开始趋稳,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量化宽松政策令人对国内的货币宽松政策产生预期,到了下半年,上证在2000点附近盘整了一年多后,持续攀升,轻松突破年线,然后一路高歌猛进,我隐隐约约闻到了牛市的味道,对股市又开始乐观起来,信心也越来越足。
11月,预期的降息果然来了,上证指数迅速突破了3000点,在3300点附近小幅停歇了一下,然后势如破竹,一路上涨到5178点。创业板个股炒作更是疯狂,许多股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翻了10倍都不止。可惜的是,在这场牛市中,我亲身经历的第一次牛市中,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我深套的股票在这场牛市中一直滞涨,后来买的股票也没有跑赢大盘。
2015年6月,我的账户开始浮盈,不过我的那只资源股还看不到解套的希望。市场进入了最后的狂欢,所有人都在谈论股市,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仿佛进入了人人炒股的时代。对我来说,这是个不祥的兆头。
“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巴菲特的这句名言在我耳边回荡,我的内心开始挣扎,我感受到了恐惧,但也对股市突破史上最高点6124点抱有幻想,我还想着被套的股票能够后发制人。
幻想很美好,现实很残忍。6月12日,上证创下了本轮牛市最高点5178点,后来的事情众所周知,宴席散场,一地鸡毛。2015年下半年,我割掉了深套4年的股票,我对它彻底放弃了幻想。遗憾的是,我最终还是没有抵挡住诱惑,我很快又买入了一只市场正热门的股票,买后不久,就被套住,然后4年前发生的悲剧再一次上演,我越跌越买,不断补仓,最后越套越深,彻底套牢。赫拉克利特说,“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却两次犯了同一个错误。
就在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A股在经历又一个遥遥无期的寒冬,而我再一次麻木了。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却是惊人的相似。
有人说,中国的股市就像深不可测的海洋,从来不会有鲨鱼比鱼还多的海洋,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注定只能做猎物。
也有人说,中国的股市就是博傻游戏,进入市场的每一个人都是傻瓜,也都期望有更多的傻瓜来接棒。因此,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后一个傻瓜。
回首往事,我想起了十年前我做过的那个美梦,那个时候,无论如何我没想过自己会是一个傻瓜,而且是最后一个傻瓜。
2018.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