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81575/648d34c8c4629268.jpg)
今天继续分享史文杰《好的教育》
第四章 科学思维是如何养成的
21.从“吃药打针”中体验科学精神
孩子不免会生病,有的病疗程需要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在一次治疗的初期,儿子有点不耐烦,就这么问:“为什么用了这个药就一定会好啊?”在他病愈后,我伺机与他聊了这个问题。
西药之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很有效果,是因为它秉持严谨的科学方法。西医不靠某些个例或古人积累的经验,也不全靠理论,更不靠何种信念去确定一个治疗方法是否有效。它靠的是科学的测试手段,只容许数据说话。
我告诉儿子他所用的药都经过严格的测试,人们称这些测试为“双盲测试(DoublelindTest)”。双盲测试是验证西药的手段,它看似简单却蕴涵着深刻的科学道理。
人们早就发现不能简单地拿一种新药给一批患者服用,从而来计算药的治愈率。测试人员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让第一组病人服新药,而第二组不服药。通过多次试验和比较两组的治愈结果,人们可以统计出新药的治愈率。
许多病人服了药后产生很强的心理暗示效应,会出现药到病除的假象,如头痛消除了,但实际上并非真正是药的作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给第二组病人服安慰剂(如淀粉、糖等),并把安慰剂制成同药一样的形状,使服药者无法分辨所服药的真伪,从而抵消病人心理作用的效应。这就是双盲试验中的“第一盲”。
有的新药研究人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病人服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或者在试验中有意无意地来偏袒自己的新药,甚至弄虚作假。人命关天,不能单靠诚信或事后打官司来解决问题。那又怎么办呢?用制度来规避风险。新药研究人员和公司不能参与该药的临床试验,新药的测试检验必须由利益无关方的专业独立机构来完成。这就是双盲试验中的“第二盲”了。
不难看出,双盲试验是指病人和研究新药的人员都像被“蒙上了眼睛”。通过尽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将不药而愈、心理作用和弄虚作假等因素遏制在源头,使临床测试的数据更可靠。
双盲试验的方法不是某人某天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结果,是目前人们能设计出来的最有效方法。
科学永远是不完美的,但人们总是不断通过实践去追求更好——这就是科学精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意思是对世事洞悉明了也是一门学问,对人情熟悉通达就能化做文章。只要用心,人生处处皆学问,事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能在生活的日常中发现教育的机会,是每一位家长、老师都应努力的日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