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本生》认为,人的本性是长寿,却被外物干扰了。如同水的本性是清澈,却被泥土搞混了。
万事万物是用来养性的,不是用性养物的。
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卷十二《养生禁忌》这样记载:彭祖认为,心神强的人一般长寿,心气强的人容易短命。柔弱畏强的人心神极强,易怒而且欲望高的人气强。美色使眼睛失明,丽音使耳朵失聪,馨香使鼻孔堵塞,厚味使胃口败坏,欲望使心神骚乱。大醉、过饱、大喜、大怒、太热、太凉、太累、太高兴、太忧愁、太畏惧、太烦躁、太奢侈、太荒淫以及阴阳不交,都有伤身体。
晚上是修养元气的时候,有许多禁忌:交合一次就损失一年的年寿,夜饮大醉就损失一月的年寿,晚食过饱就损失一日的年寿。
如果这些所言确实,那么大多数人的一生中,都有违许多养生禁忌,因此,折寿活不到百岁以上的自然寿命就不奇怪了。所以,一个人要达到百岁以上的自然寿命,懂得养生之道是非常重要的。
南朝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卷上《教诫》认为,人的智力差别是先天造就的,而体质强弱、寿命长短则是人自己造成的。因此,各人的人生道路主要靠自己选择。人在初始阶段胎气充实,成长阶段乳食充足,成年时期节制饮食、声色,就会强健长寿。否则,就赢弱、短命。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卷九《延年却病笺(上)》还说,养寿为先,却病为急。就是说,人活着要以养寿为先,养身以治病为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