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不是学语文专业的,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论语》到底有多厚。对于一个喜欢文字的人来说,毫无概念是一种折磨。
有一天我在听叶曼老师讲《楞严经》的时候,她提到“乘桴浮于海”。我知道这句话出自《论语》,可是读这句话的时候,古文嘛,拗口,又不太笃定它是啥意思,更不知道怎么用,所以那个分量特别轻,就像初次见一个人,有客气,有审视,就是没有太多的亲密感。但是当有人随口用到这句话的时候,完全觉得它沉甸甸的,特别有说服力,忽然觉得自己浅薄。
我也听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是一致的,到最后都是殊途同归,只是大家接受的方式不一样,所以它显化出了不同的方式,是为了让大众容易接受。我不讲经,我没有渡人的资本,但是个人认为:我们读谁的文章,那我们下笔的时候就有作者的思想,读谁的书,我们的风格就随谁。我们如果读的是经书,那么我们就是诸佛菩萨思想相接;如果我们苏轼的书,就能读到慷慨豪迈的思想;我们如果读《论语》,就与古圣先贤的思想相接(这些是我个人想法,欢迎大家探讨)。至于你选择读什么,他三家是不是殊途同归,大家可以自己去论证,目前我论证不了。如果是我的闺蜜来质疑这些经书的话,我一般都跟他说,他无非就是要求你宽于待人严于律己,信不信不重要,心存正念就行。
上周我咨询了我的闺蜜,她常年带高三,我问她学生们用的哪个版本,她介绍了中华书局,有原文有注释,我就迅速下单了。拿到《论语》,可能是一时新鲜,我还挺喜欢的。今天忍无可忍,又给同事介绍了,她不经忽悠,也买了一本。
希望每一个爱文字的人都能从文字中受益。祝这本书冲到热销榜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