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第三节,八班语文课。
学生做基础训练,为了让学生认真寻找自己作业中的错误,我告诉他们自己批改之后,同桌互批。如果你自己的错误没有改出来,被同桌找出来了,找到一处错误,要给对方一颗糖。
学生听懂了,开启了认真寻找错误的模式。
突然,一个孩子举起手来:“老师,给同桌的那个糖能不能换成‘砒霜’?”
这个问题一出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似乎感觉到很成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我知道,这明显是一个“唯恐天下不乱”、打算起哄的孩子,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大家的哄笑,他借此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非常生气,这明显就是实实在在的挑衅。也能看出,能够问出这样的问题的孩子,思想严重出问题了。
“可以,只要你给的这个‘砒霜’,你的父母可以吃,你也可以吃,再给同桌就没有任何问题!”我严肃地回答他。
他不再做声,低下头去。其他打算看热闹的同学,也不再做声,埋头查找作业中的错误。
“同学们,我们可以学习不好,但是,人品不能出问题。无论将来做什么,只要人品正,都不会走歪路。”我忍不住多说了几句。
学生默不作声,但愿,他们听得进去了我的话,理解我对他们的期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