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妈妈圈里被家长不遵守承诺这个话题刷爆了。
A说,一天路过一游乐场,孩子临时起意要去玩耍。由于还没玩得尽兴,以致于到吃午饭的时候三番五次催促,都没有回家的意思。奶奶就哄骗孩子说明天再来玩。可事实上是那个游乐场离家太远,只是临时有事刚好路过,奶奶的诺言根本就不可能兑现。结果第二天孩子哭闹不止。
B说,一次孩子过生日,爸爸答应给他买个机器人做礼物。孩子也很喜欢。没想到第二天的时候商家突然涨价了,爸爸觉得这个东西不值这么多钱,想着小孩子有个礼物就行了,就私自给他换了个礼物。导致孩子一整天都闷闷不乐。
C说,她记得小时候一次父母说假如那次期中考试成绩考得好的话就奖品。成绩出来后也得到了全家人的认可,父母迟迟就是没提奖品的事。自己开口问后,父母却笑着说那是善意的谎言,为了激励她才那么说的,让她不要当回事。这事弄得她很失落,到现在她都记忆犹新。
这三个事例比较有代表性:
A是为了解决当时的问题,假意应承,事实上根本就没把这诺言当回事。
B是不好好解释由于事情有变化,家长临时起意要改变主意,一是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二是没有把事情解释清楚。
C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一开始就有欺骗性质。
他们虽然事件不同,但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把诺言变成了谎言。认为孩子记性不好,过段时间就忘记了。事实却是孩子对家长或真或假的承诺记忆很牢,有的直至成年以后。
02
由于各种原因,家长们常常是只有前半场的承诺,没有后半场的兑现。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由于没有获得应有的承诺,会感到失望,有种受到欺骗的感觉,慢慢的对父母失去信任。孩子甚至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或会因此变得自暴自弃。有甚至孩子也会学了说谎。
东东是我儿时的一位邻居。记得小时候东东常跟我们抱怨他妈妈说话不算数,怀疑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喜欢自己。
为了让东东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常对他许诺作业完成后才可以看电视,有了目标,东东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妈妈又说把明天的课预习一下,预习完后,又说再画一幅画......总是有各种理由往后拖延,就是不兑现承诺。
本来说好的如果期末考试拿到奖状,就去动物园玩、还要奖励一部梦寐以求的手机,结果总是有各种借口,就是不兑现。
东东在一天天的期待与失落中长大。随之而来的还有沉默寡言与成绩的一落千丈。
本来性格开朗、活泼的东东到了初三时,逃学、离家出走、对电子游戏的痴迷成了他的常态。
东东妈妈怎么样说教、打骂都好像都无济于是。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长期失信于孩子的实质就是在挑战自己的权威,管孩子自然就变得越来越难。
03
辛夷坞曾说过:“不懂承诺意义的人会轻易许诺,真正重视诺言的人会害怕誓言的。”
著名的主持人崔永元曾经在他的育儿经里谈过,他一般不会轻易承诺,而一旦作出承诺就不会轻易改变。工作再忙如果答应星期六陪女儿出去玩,就一定努力做到,不得不违约时,就会对女儿说明情况,请求她原谅,表示下次会加倍地补偿她。女儿也非常通情达理。
有时,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不记得在哪里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平时工作繁忙的父亲,去纽约拜会朋友,那几天刚好赶上女儿放假。他已经与女儿约好周五晚上陪她游玩纽约。碰巧,他最好的朋友邀请他去欣赏长岛鱿鱼湾夜景。他思索了一下,婉言谢绝:“因为我已经答应女儿在先,所以决不能让她失望。”后来,他女儿说,自己一生中最尊敬的人就是父亲,因为父亲在她最需要的时候,没有食言。
家长们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有时,父母的言传身教要比买800W的学区房、请最贵的老师影响深远。
04
有心理学家研究,当父母忠于自己的承诺,孩子将以此为榜样,并进行效仿。
古人很早就知道这个道理。著名的“曾子杀猪”就是讲的这个故事:
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买东西,儿子也要去。妻子就随口哄孩子:“你在家,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等妻子一回来,曾子便要杀猪,妻子解释说,我只是哄孩子玩的,你怎么动真的了?曾子就教育她说:“小孩子不能欺骗。他年幼无知,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诲。如今你说话不算数,哄骗孩子,实际上是在教孩子说谎。当妈的欺骗了孩子,他便会觉得母亲的话不可信,以后你再对他进行教育就不会有效果了。”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
曾子的做法可圈可点,他很清楚家长的诺言就是权威的象征,及时阻止了诺言变成谎言。
家长们,为了珍惜你手中的权威,请不要为了达到自己当前的目的,而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一旦允诺了孩子的要求,一开始便要告知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当不能及时兑现的时候,要跟孩子解释清楚。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言必信,行必果。他们会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