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九州缥缈录》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对男女主角的恋爱无感,却对剧中息衍和苏瞬卿的暗流涌动所触动,也许这才是中年人的恋爱:隐晦的暗示,眼眸浮动着情谊,每一句话里都藏着故事,每一个行动里都带着迟疑。
中年人有了太多的顾虑,所以行事总是不能够直白,不能像是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一般热情满满或是满怀希望。
中年人的爱情和情欲总是直接的,彼此都能够接盘,一个抬眸、一个眼神、彼此心意了然,可是却迈不出最关键的一步,直到最后苏瞬卿为了她自以为的使命,自绝于地宫,才对息衍说:“下辈子……”,唯留下息衍独自在世间,终究遇见的晚了一些。
剧中有一段两个人的甜蜜互动,苏瞬卿对息衍无情么?我不知道,剧中也始终没有说这个女人对他是否有情,大概这段爱情就是为了成全一代大将的诞生,让一代大将爱而不得,然后全部心思放在功成名就上。
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到了中年,总是多了很多烟火凡尘的气息,大部分的感情都是支离玻碎的,好似成年人因为生活的压力、家庭的责任,已经没有余力去谈情说爱,所以婚姻归于平淡,两个人过着平淡的人生。
可是往往中年又是出轨频繁的阶段,也是婚姻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好似出轨并离婚是因为遇见了另一个更合适的人,可有时往往不过是一场过去故事的重演罢了。
离婚后,每个人都渴望再重新遇见一份感情,可有些人能够从每一段失败的感情里学会总结反思,有些人却依旧故我,毫无长进,无论是情感还是生活,亦或者是事业都无法做到反思和改进,反而去责怪前一段感情里前任的种种不是,沦陷在一种自以为是的情绪里,郁郁不得志。
之前看到一句话说:在成年人的世界里,相爱是偶然,爱而不得才是常态。成年人最擅长的事情,不是让自己清醒,而是自我欺骗和自我安慰。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欺欺人
有多少婚姻是因为真心相爱而结合的呢?这世间很多人在没有遇见正确的人时,选择了随波逐流,只是找了一个合适的人结婚,在合适的年龄遇见了一个看起来合适的人,至于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心相爱不是重要的一点,我们中以为天长日久的相处能滋生出感情来,可天长日久的平凡生活滋生的不是感情,而是仇恨和厌恶、厌倦和逃避。
祖父母那代人是盲婚哑嫁,父母那代人虽然有了婚姻自由,可大多数还是相亲过一次,父母觉得合适,便由父母订下了亲事,我们这代人虽然恋爱自由,可最好的年龄却在上学,父母总觉得上学是不适合谈恋爱的,哪怕是大学,好不容易等毕业了,发现可谈的人好似越来越少,周围都没有人,社交圈变窄,忙着生存,哪里有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
等到了要结婚的年龄,七大婶八大姨开始物色相亲,遇见一个可能只是适合结婚的人,便匆忙把自己打发了,生怕晚一点就拖了社会的后腿,也许是糊里糊涂的就把自己交代在婚姻里了,之后忙着生孩子,忙着工作,忙着处理家庭关系,等一切理顺,身边的那个人始终没有那份属于爱情的悸动,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里,我们快速的厌倦这种平淡如水的生活。
外国科学家,针对已婚夫妇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结婚越久的夫妻,之间的爱情激素分泌和脑活动越平静,很多夫妻都对彼此没有了感觉,最后依旧相爱的夫妻只有2%,这是多小的概率,也许这个数据还是四舍五入的一个结果。
婚姻并不是消磨了爱情,而是我们视而不见婚姻里那些需要被看见的情感。说是夫妻因亲密不须在意很多事情,不在意久了就真的不在意了,甚至形成了一种习惯,看见对方再也不会有初见时的心动。
也许婚姻初期相爱过,到了后期全靠责任,如果连责任也没有了,那么婚姻实则只是消磨爱情的最佳场所。
若是分手后相忘于江湖,心里尚还留存很多美好,可是婚姻里能够留存的只有日复一日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正是这些小事情一点点杀掉你心底的爱情之火。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欺欺人
美国作者艾丽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中说:“除了努力积极发展你的全部个性,使之形成一种创造性人格倾向外,一切爱的尝试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就会去爱,除了婴儿对母亲天然倚赖、母亲对子女天然的亲子爱之外,任何人都不是真正的懂得如何爱,会去爱。
我们的爱有时是一种禁锢和控制欲,有时是一种出于对自己的自怜,或者是需要不断奉献去找到存在感,用卑微来乞求爱的降临,我们对于爱的理解出现了各种偏差,因为我们从原生家庭那里接收到的爱的表现形式,因为我们对于爱的渴望对亲密关系的期待,而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爱的表现形式。
因为不懂得爱,所以很多人爱而不得。他们给予的不是对方所需要的,或者他们需要的对方满足不了,就会觉得各种失落,觉得亲密关系出了问题。
这些亲密的关系包括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人关系、朋友关系等。
时常这些亲密关系,是因为我们自身而出现问题,可很多人却往往察觉不到,而是去埋怨对方,去向对方索取更多的爱和亲密表达。
往往这个时候,就需要克制,克制自己向对方去索取,而是向内求,看看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有侵占别人的人格和尊严,客观的去看到对方能不能给予自己。
就如《爱的艺术》所说:“没有真诚的谦恭、勇气、忠诚、自制,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个人的爱。”
而所有那些美好的品质,都需要我们有克制的能力,克制自己的欲望、克制自己内心偶尔生出的恶和懒惰,以及内心想要即时享受的种种想法。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欺欺人
亚里士多德说:将人称之为“社会性动物”,因为人类的社会属性,人总是需要在关系中得到存在感,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
你从没有见过一个正常的人是真正脱离人群的,即使是《鲁滨孙漂流记》中,最孤单的阶段也会给他安排一只动物来陪伴他的孤岛生活。这是因为对于我们的祖先而言,只有相互依存才能使得族群得以生存和延续。对于异性恋男女来说,因爱而结合有了孩子,随后父母相互支持,共同抚养,孩子才得以成长。
科学家研究,当人有归属感,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时,当我们感到被一种亲密的关系所支持时,才会更加健康和快乐。反之,当我们感受到被排斥、回避等孤立时,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对待是一种“情感上的虐待”,而变得抑郁、焦虑、感到被伤害、挫折和沮丧。
人需要亲密的关系来看到自己,满足自己归属的需求,进而感受到幸福。所谓幸福就是感觉到与人的良性联结,自由以及自我的实现。
如果一段婚姻出了问题,也无非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感觉不到两个人的联结,亲密感缺失。
成年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自欺欺人
我们总是以为自己了解自己,但是有时候我们的内在信息往往是错误的。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说:“事实上,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悲伤。”
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爱上那个人,为什么会突然悲伤?很多问题的答案我们都有点模棱两可,我们做出看似合理的回答,其实自己都不知其所以然。当事情的原因有点微妙时,我们的自我解释常常是错误的。
就像我们说下雨天会不开心,周一上班会痛苦,其实科学家研究这些并没有必要的影响,我们会错误的预测周围环境对自己的影响,错误的预测自己对于某些事情的反应。
比如有人觉得分手会不快乐,离婚是痛苦的。其实很多人分手时、离婚后反而是松了一口气,内心也是隐隐开心的,但是我们会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悲伤,自欺欺人的觉得这些不好的事情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伤害是一种损失。
我们总是在自我欺骗,有时候连我们的感觉也欺骗了我们。我们以为自己很重要,以为自己需要很努力才能生存,以为世界离开了自己不行,所以逼着自己很紧。
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很脆弱,其实我们比自己预期的更加坚强。有时我们以为自己很坚强,但是我们却脆弱的一塌糊涂。
我们逐渐变老,那些年轻时的宏伟梦想此时都已经作古,可是我们却自欺欺人的认为自己活的还不错,哪怕中年人的身体逐渐被肥胖和高血糖高血脂高胆固醇困扰,可是我们还是认为自己不错,是有魅力的。
我们以为时间沉淀下的是一种积累和历练,可是大多数人的时间沉淀下来的不过是年龄罢了!也唯有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才能让我们有勇气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所以很多成年人最终都活成了自己年轻时最讨厌的那类人。
我们所需要的无非是面对真实的自己,通过自律克制的精神,把自己锻造成不屈不挠,依旧保持好奇心的人。 有多少人,归来已经千疮百孔?少年成为梦一场?
所以愿你鲜衣怒马,归来依旧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