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课,课题:众里寻她千百度——外貌描写,七年级
一、导入 ,白描老师
师:众里寻“ ”千百度,填其中“她”
师:有个人缺席了,是谁呢?
生:语文老师,钱老师。
师:谁能帮我介绍一下钱老师?
生几人:头发稀少|有很多皱纹|有胡子|爱穿格子衬衫|年纪大
师:我们描述的钱老师和名家笔下的人物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和第3、5、6句,鲁迅先生的文字一样,都没有什么描述性的文字。
师:好,请大家读一读这些语段。这种手法没有应用修辞,简略读刻画出人物的外貌……这种手法称之为“白描式”(板书)。
那么,我们把钱老师的几个关键词排一排,组成一段白描式的描写。在边上写一写。
(,聊着聊着孩子们的语文老师,不知不觉就进入课题核心,毫无违和感。因为聊着自家语文老师,孩子们都有话说,轻而易举掌握了什么是白描式)
二、工笔画老师
师:那么,就这样简单地写,就满意了吗?还想写详细一点,怎么写呢?
师:看资料中,哪段文字写得极为具体?第一句,曹雪芹写王熙凤。先读一遍。
生:写的方面更多,有眼神,有服饰。有细节描写,还用到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再读一读第2、8、9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2句比喻,8句对比手法,9句比喻
师:以上4句,把外貌写得极为细致。这种手法我们称之为“工笔细描式”
再想起钱老师,我们 在原来的白描式外貌上,还可以加上怎样的内容呢?
生:五官,体态
师:再见钱老师,采用工笔细描法,写得再细致些。在原来的句子上扩展。
生:动笔写作
生1:交流:地中海式的头发。
师:同学来评价
生:她写得很好,用了比喻句,印象很深
师:好的抓住了钱老师的头发特征,印象就很深
生:牙齿焦黄,头发白中带黑
师:这个同学很擅长观察,点赞
生:交流读
师:同桌评价,试图写出一种精神。
师:材料中还有几句,第4、7句,读一读,写出了什么?
师:发现这些手法,是抓住一个特征夸大变形。那么,若干年之后,我们可能会记得钱老师的外貌,我们把钱老师的外貌中抓住一点夸大变形试试看。
生:埋头写作5分钟后,交流。
生:钱老师的头发稀少,好像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
生:钱老师的皱纹,好像茂密丛林中的繁花野草。
师:点评下,比喻用得很好
生:脸上的皱纹,就好像那些白衣服上的污渍,难以洗去;吐舌头,好像一个可爱的孩子,
师:这种以形传神的手法,我们称之为“漫画式”。
你想到了谁?
生:我的奶奶,笑起来的样子很美|我的小学老师,她的酒窝|我小学的校长⋯⋯
师:我发现我们班的孩子特别懂得感恩。还记得我们课开始说的那句话吗,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叫“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是我要把它改一改:
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生活最真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