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作风跟人的生活环境、性格、经历等息息相关。一个人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态度、解决方案不同也取决于此。
环境影响和塑造着人,当一个人熟悉了环境甚至产生了依赖,若想改变或离开,却需要很强的意志。当我们想换一份工作,尽管原有的工作不尽人意,但做决定离开时却还会想起它的好,若意志不坚定,恐怕还会留下来。因为太熟悉了,不想走出舒适圈,不想挑战和突破自己。
谈到舒适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舒适。当我们一边抱怨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但我们却一直待着不离开。它令你舒服了吗,并没有。我们熟悉的是一种不舒服的心理舒适区。
监狱舒服吗,肯定不舒服。但是电影里《肖申克的救赎》图书管理员在监狱待了50年,当他刑满释放时,他却不开心起来,不想离开。在他出监狱的那会,选择了自杀。这令人震惊,首先他必须重新认识定位自己和发现社会的飞速发展,此外,他必须接受新的环境,几乎要改变一切习惯。
一个人的性格跟我们经历了什么分不开。有时我们太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或是分不清哪些事情是自己的,哪些事情是他人的,导致自己处于纠结烦恼的状态。一个内向,喜欢独处的人,更容易处于这种状态。
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让我们做事的注意力分散,反而更容易出错。当分不清分内事和分外事,让人变得敏感,容易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令人疲惫不堪。
做好自己事情是自己的责任,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先感受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会让我们更平和的处理事情。当我们不懂得去表达拒绝和接受时,这些事情会一直在心中困扰着自己,无形消耗我们的精力。
工作中当别人一直让我们无缘由的帮忙时,我们不必碍着面子而接受,不必在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那是别人的想法,无关我们的事情,直接拒绝就好了。我们也不必因为他人的暴躁情绪或是故意的说辞而感到反感,因为那根本不是自己的所应该烦恼的事情。
当我们喜欢一个人,我们或许不必太纠结在乎她或他接受拒绝,表达是我们的需求,只管表达自己的心意就好,接受或拒绝是他人的事情。
这可能说起来简单,还是需要多多觉察自己的意识和明白其中的道理,甚至鼓起勇气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