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终于收到了年前就在闺蜜那儿预定的白玫瑰。
在知道即将收到花的几天里,我从以前对一样东西急切的想要快点得到的焦虑心情,变成了如今淡而稳的安静的等待。
忽然在想,或许,最平静才是最欣喜,才会最长久。
那些急切的热烈,消失起来,根本都不给你反应的时间。
没有哪个更好,是自己心甘情愿享受的状态就好。
这么说来,是不是像令你徘徊不定的爱情呢?
或者说,像不像令你左摇右摆的工作?
没想到的是,在看到白玫瑰的那一瞬间,我竟然是有些失望的,因为,它已经开满了。
并不是因为觉得开满了的它们,辜负了我的等待,而是因为我在想,已经开这么满了,我还能养几天呢?
还有一点,是因为我觉得,开的最满的花,并不是它最美的样子。
像爱情,最美的时候不会是爱的最深的时候。
因为爱越深,恨与伤害就会拼命的走向与之对等的位置。
像所有的人际关系,最牢固的关系不会是与你靠的最近的那个人。
因为靠的越近,分歧就越多,缺点暴露的也会越多,直到那个他人无法接受的缺点显现。
至此要么分道扬镳,要么为了面子等,不得不假装友善地继续维持和谐的表象。
最好的一切,从来不会是极致地完美。
极端的另一头,只能还是极端。
想起白岩松老师演讲时,讲过曾国藩在五十岁时悟出的一个道理。
他们都说,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因为花一旦开全,就离凋谢不远了。
月亮一旦全圆,就没有了希望,并离变成残月,也就不远了。
我很庆幸,自己的很多想法,都与比自己年长且学识见识都高于自己的人,不谋而合。
孔子他老人家一直宣扬倡导“中庸之道”,即合适的极致。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不过是一种明哲保身的做法。
事实上是,合适的极致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大多数穷极一生都在追求却无法达到这种境界。
人生当中的许许多多,不用追求极致,因为追求极致代表的是你内心的恐惧。
因为恐惧不完美,才需要追求完美。
但或许,不完美,就是完美。因为它可以避免你活的太累。
就像人生,倘若没有遗憾,或许就是最大的遗憾。
因为没有遗憾,你将会在未来的日子,缺少回忆与念想。
如果人生没有回忆与念想,会不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努力让自己成为以中庸之道处世的人吧。
所有的一切,可以不热烈,但一定要刚刚好。
曾经,或者说,时至今日地自己,都是极端的。
甚至乐此不疲地享受这面对一切的极端态度和想法。
比如,要么爱,要么恨;
比如,要么亲近,要么决裂;
比如,要么拼命,要么认命;
比如,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等等……
这些极端的挣扎与矛盾,深深滴困扰并伤害着我自己。
现在,我会慢慢从理解这一切,转变成自己的言行。
或许,偶尔依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再次陷入极端的情绪与想法,并再度被极端困扰。
至少,如今我会微笑着接纳这种时刻,然后温柔地牵引自己走出困扰。
相信你们也会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