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散文✨满天星散文
记忆中的乡村故事(二)婚姻风俗

记忆中的乡村故事(二)婚姻风俗

作者: 粉笔老怪 | 来源:发表于2022-10-31 16:01 被阅读0次

    无论哪里的风俗,最重要的“生死”二字,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婚丧嫁娶。无生就无死,所以,我们先谈婚姻。


    一 小见面

    农村中结婚普遍早一些,男孩长到了十七八岁,已经成了一个精壮的汉子,就得考虑婚事了。如果一个家庭经济条件还行,孩子没有残疾,老实本分,就会有媒人来聊这个话题。媒人,倒不是专门说媒的人,而是自己家远远近近的亲戚们。一旦,露出口风说可以介绍了,那两家大人就会安排男女双方进行一次相亲活动,看看孩子能不能愿意,能不能谈得来。这称之为小见面。

    二 大见面

    大见面是在小见面之后,小夫妻两个相互认可了以后几个月(这几个月,是双方的考察期。中间双方父母会托人去打听对方父母和孩子在村里的人品口碑、经济情况;有的讲究人会找算命先生测测八字之类),要办一次大的宴会。邀请双方各自家族的人一起吃饭,喝酒,聊天,除了父母,还要把自己家最重要的伯伯、叔叔的名字写一份给对方。因为双方的长辈都出席了,所以这就是订婚宴了。订婚宴,是婚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之后,男女双方就可以有交往和走动了。

    三 结婚

    婚期约定好之后,对于男方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盖新房。对于女方而言则是准备嫁妆。盖房子这事儿,是个系统工程。找村委会划出地基,脱坯,买来砖头和瓦,在农业社会中,如果平时不节俭一点,这时候没有财力支撑是很难看的;如果平时在村里人缘不好,在盖房子的时候,没有人来帮忙,也是很难办的。如果主家财力雄厚,人缘好,全村都来帮忙,房子就盖得很快。接着是铺地砖,磨洋灰,外面装饰。(当然,有的人家可能在订婚前就把这个工作提前办好了)结婚前,要置办新床、梳妆台、沙发、椅子、餐桌、洗脸盆等等事情。作为男方的父母付出的确实多了一些。

    女方父母也是一样疼爱自己姑娘的,怕受冻,所以会准备很多衣服和被子,怕被婆家人瞧不起,被人说成收彩礼时候卖女儿,所以还要把嫁妆准备得厚重一些,包括自行车、缝纫机、摩托车(一般会把彩礼送给小夫妻两个作为启动资金,很少有父母把彩礼钱留下自己用的)之类。

    最重要的日子当然就是婚礼当天了。

    大早上男方要去女方家迎亲,从小到大,我成了历史的见证人,分别看到了:骑马,坐轿,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坐汽车,车队,豪华车队等不同的形式。

    唢呐班子要提前雇好。因为这时候主家是不吝惜钱和烟酒的,一路上,班子里的人,不惜力气地敲锣打鼓,唢呐声声震天。

    看到网上很多新娘家临时彩礼提价的桥段,基本上都是杜撰,哪里会有这样拿女儿的名声开玩笑的?

    接到新娘后,再返回男方家。

    这时候才是真正的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新娘子下车前要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年女性拿彩色的丝线在脸上横横竖竖地比划几下,被称之为开脸。

    大家在急于探究新娘子长啥样?黑的,白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美的,丑的,自然免不了一番评头论足。

    然后再看女方的嫁妆,大多数人是被褥,但也有把家具和摩托车之类放上去的。如果是第一次见到,大家未免会啧啧称奇,感慨万分。

    小孩子们看不懂新娘好不好看,也不懂嫁妆的丰厚与否,只关心新娘子会不会洒火烧(一种薄薄的双面鼓起的小饼)和糖。新娘子就像喂鸡一样,刷刷地洒出去这些开路的小饼和糖,然后下轿,下车。原来下车后的还有盖头,后来,大家嫌盖头太麻烦,不知道从哪家开始,慢慢地也就取消了。

    进了家门,有迈火盆一说,但也慢慢取消了。

    接着举行婚礼,原来婚礼的主持者都是村里的长者主持,后来出现了专职的婚庆公司。司仪妙语连珠滔滔不绝,花红绿柳婚纱支架的道具也多,所以很快在农村里普及开来。

    司仪开玩笑归开玩笑,但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的环节还是必须的。进入洞房后,看热闹的人散去,宾客和帮忙的人则留下来,院子里变成了露天的大型聚餐。

    厨师长在大铁锅里炒菜,一大锅菜炒完后分成几个盘,让村里帮忙的小伙子们端到各个餐桌上去。鸡鸭鱼肉这些硬菜必须要有,否则会被人讥笑。

    这也是主家一项较大的开支。但农村有凑份子的风俗,关系好的,血缘关系近的,送的礼钱就多些,关系一般的就少点。记忆中,礼钱从几块,到几十块,再到一百,二百……,不断地翻倍。原因是物价不断地涨,大家不能让主家亏钱。这时候很能考验主家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

    这种马拉松式的喝酒吃菜会持续很久,主人家也会很开心,酒菜管够。所以这时候很容易看到踉踉跄跄歪歪斜斜晃晃悠悠的客人。

    晚上会有闹洞房的人。闹洞房,大家不闹新娘子,去揪新郎的耳朵。一个人揪还行,一群人没轻没重的,有点吓人。耳朵大的,风险挺高。新郎为了耳朵,像地下工作者躲躲藏藏。而村里人就像打兔子一样到处跑来跑去地找。

    一般而言,总会找到,可怜的新郎在不断地哀嚎和求饶中才把大家熬走了。

    第二天,新娘就换了身份,正式成为了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成为了村里的一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忆中的乡村故事(二)婚姻风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nnh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