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907635/a098dd4f8e4454e7.png)
自从我换了职业,每当朋友问我,你现在做什么呀?
我说:字画装裱修复。
他们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一脸茫然。
我会立马贴心地解释:“之前热播过一个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
“哦哦哦,我知道,我知道了!”
大部分人,一听到《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不需要我再多一句说明,这让我感到实在是很方便。
类似的情景,我几年前也遇到过。
读书的时候,总有人问我“你是什么专业的呀?”
“生药学。”我答。
“生药学是具体做什么的?”
“你知道最近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那个中国人吗,就是她那个专业的。”这样的解释,对于学医或者学生物的人,就够用了。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要等到四年后才能找到一句让他们瞬间了然的描述“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就是我这个专业的。”
最近的对话,让我经常想起读书时候的这个情景。除了再次感慨标签和超级符号的确是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之外,让我意外的是,听到我的职业或者我的专业,几乎所有人都会问一句:“做这个,是不是很小众啊?”
言下之意就是:这个工作是不是很冷门?会不会没什么工作?
这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考量一份工作是否值得选择。
我这个职业,说来很好玩,菜鸟做装潢,精英修破烂。
那么我当初是怎么选择的呢?
首先,是否是刚需。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份工作的考量其实根本不在于冷门和热门。
专业或者工作的冷热就如同时尚的风潮,飘忽不定,基本上是基于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造成的。
比如,我这个行业,准确说应该叫行当,除了极少数进去事业编制岗位,大多数都是游离于就业市场之外的。这个行当叫传统行当都不合适,都能叫古老的行当了。明清开始,文人聚集的城市就已经有了专职装裱的匠人,一直延续至今。随着毛笔不再成为人民的书写工具,书法和国画也成为了独立的艺术门类。五四之后,两三千年以来中国民众的传统文脉至今也没续上。传统艺术的审美断层,加上艺术品类的高冷调性,的确是让传统书画和普通大众之间有隔阂。
因此,这门依附传统艺术的行当,不是服务于大众消费的,是为书画艺术品市场服务的。 而艺术品市场,相较于金融交易市场,准入门槛更高。
这些都决定了,以热门或者冷门来衡量这个行业,是偏颇的。正是这些隔阂、门槛,使得这个行当专业化程度极高。
换句话说,装裱修复是书画收藏品市场的刚需。
为什么说是刚需呢?
1.书画必裱。装裱是书画能够长时间保存的必要手段。而老旧书画,不修复装裱则品相不好,有碍收藏价值。
2.书画的载体是纸、绢,寿命很短,所以存世的古字画基本需要修复。博物馆的修复师光是修复库存的作品就几辈子都干不完了,那市场流通的书画,找谁呢?
3.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年轻人愿意从事的太少,现在七八十岁的老师傅,干得动的都还得干。
而,是否是用户刚需,是我判断一份工作是否有价值的核心标准之一。
你的工作呢?或者说你的工作能力呢?
其次,是否能获得个人成长。
我在创业公司待过,也在国企待过,自己也创业,我肯定不算是资深职场人士,顶多算是有职场经验。我当过员工,也当过雇主。大部分人选择工作,肯定都是员工视角,我自己以前也是。但是当我做过雇主以后,我对职业选择有了和从前不太一样的看法。
作为员工视角,工作是替老板打工,钱多活少还不累是最好。
但是作为老板视角,替别人打工只是权益之计,工作是我们出售时间获得报酬的方式。我们要不断优化自己的个人商业模式。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一份时间出售1次。签了长期劳动合同的,相当于批发业务。兼职、短期的,也就是零售业务。这样的个人商业模式,可以从提高单位时间酬劳、提高单位时间出售次数这两方面优化。
提高单位时间酬劳,要有更高的学历、更多的工作经验、更强的职业技能。
提高单位时间出售次数,则要意味着这份工作能让你获得个人成长。如果能满足这个条件,那么这份工作对你就很划算,相当于替自己打工,还能顺便拿到酬劳。这时候,薪酬甚至都是可以不用斤斤计较的了。
对于我来说,这个职业对我最大的助益是:
①培养耐心。耐心简直是现在最稀缺的品质了。我们甚至没有耐心等待自己的成长和积累,而满心焦虑。
②提升专注力。这个时代,注意力比时间值钱,时间比金钱值钱。
③系统接触传统文化。
最后,是否能让你持续上进。
乍一看和上一点类似,其实说的是这份工作是否存在一个机制,能让你成长得上了瘾,停都不会停下来。毕竟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天上进一点,明天开始晒网三天,也是没什么意义的。那么,存在让人上进上瘾的工作吗?
罗胖在脱口秀里说了个观点:厨子和医生是最具幸福指数的职业,因为他们行业有两个特点:
①具有“阶梯”性质的难度。在不同的阶段都有更加难一点点的目标让你去挑战。而做稍微困难一点的事情,最容易让人进入“心流”体验。“心流”体验能让人觉得时间飞逝、效率极高、心情愉悦。
②能获得即时的不确定反馈。比如,医生完成一个有难度的手术时,能够得到同事和病人很即时的反馈,这种反馈能使人不断地向上攀登。甚至微信朋友圈、游戏设计都会使用这样的原理让用户上瘾。
对于我来说,一个给字画做“外科手术”的职业,也是一样的。
然而,任何职业高手,其实都拥有把自己的工作优化成满足以上各项的能力。
行行出状元,是因为优秀的人总是有办法做得出类拔萃。在今天,头部资源永远是被抢夺的,而头部以下就面临着激烈竞争。
梁宁说,对待工作,如果没有愉悦也没有恐惧,那么一定不会做得出色。
我想,忘记以上种种,找到一份让你愉悦到暴爽,或者不适到恐惧的工作,也未尝不可。
人的情绪自驱力比理性可是有力量多了。
这是我对自己工作的一些思考,希望对你也能有所启发。
(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