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呆”一词词解释起来真的是超级有争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2821591/16ef229ab6fe1b68.jpg)
小时候,发呆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我们可能会在任何一个时刻突然就进入发呆的状态,两只眼睛一直盯着某个物体看,连表情都固定住不动。直到眼睛受不了,眨眨眼,才回过神来。那个时候特别享受这种感觉。原因有三个:
(1)每次发呆,眼睛就会觉得特别舒服,不想移开。
(2)很好奇发呆的感觉,有时候意识到发呆要结束了,自己还会故意眨巴下眼皮继续维持这种傻眼的状态,直到没趣了。
(3)爷爷奶奶总喜欢拿自己发呆的样子逗趣。偶尔发现我在发呆,便用大手在我眼前晃两下说:“丫头!傻啦?”然后,大眼瞪小眼,引我发笑,越是逗我,我就越憋着不笑。有时候,表哥也会故意的打两个响指。奇怪的是,每次听见这种声音,立马就从发呆的状态抽离出来了。也许,和哥哥一起玩比发呆更有意思。
大些的时候,功课特别多。发呆的时间并没有减少,只是感觉变了,心情也不同了。有时候上课无聊或是想打瞌睡,双眼便开始迷离,世界也变得模糊一片。脑子里幻想的不是我和五阿哥骑着白马在草原上飞驰,长裙飘飘,我们一起流浪去大理的桥段。就是做着下节课的老师上班堵在路上,没有办法来给我们上课,而且其他老师也没空给我们代课的美梦。
往往,老师一本教科书砸在你脑门上,把傻笑的你打醒,顺带着讽刺你一番:“认真听课,发什么呆,发呆能上清华北大吗?”不知道是哪个角落里传来的笑声。也许当时吓懵了,可能全班同学都在笑呢!
几次教训后,不敢在课堂上发呆了,也第一次感觉到发呆是一件很傻,很羞耻的事情,它并不可爱。有时候,吃饭也会发呆。因为上课太累了,脑子里每天都是作业,作业。所以趁吃饭的时候放空脑袋,什么都不想,发发呆,调节一下自己的情绪。结果,妈妈看到了,一筷子敲过来,呵斥道:“发什么呆,吃饭。傻了?”。当时的我是有多委屈,多无法理解啊!发个呆怎么了,我碍着谁了。后来,我是这么理解妈妈的反应的。在她们眼里,发呆和傻是差不多的意思,而她们忌讳用“傻”来形容自己的孩子。既然是这样,她们怎么能够容忍自己的孩子呈现出一个傻的状态或是被别人嘲笑是傻的呢?(我并没有歧视残障人士的意思,请谅解。)
尽管如此,我的发呆信号从来没有断过。说不定哪一刻,我就上线了,开启发呆模式。
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发呆”这个词,因为听不出一点儿夸赞的语气。但我依然是发呆的忠实粉丝。当我感觉很累的时候,发呆能暂时为我提供一个安静的氛围,不被打扰,不需要思考。我可以忘记一切烦恼和忧愁,只需要享受此刻的轻松和快乐。发呆的过程让我在换了一口新鲜空气后,打满鸡血依旧活力四射(小时候发呆存属是好玩)。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缓解疲劳,调节情绪的方式方法。我钟爱发呆。你有什么不一样的自我调节的秘方吗?可以告诉我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