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万老师,请救救孩子吧
这是家长加我wx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她告诉我她很担心他的孩子,因为特调皮,老是喜欢给人使绊子,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搭建好的lego他去破坏掉,老师帮助他学习,他故意弄老师的发卡等等,所以老师不喜欢,同学不合群,找到我,跟我说救救我家孩子,他性格不好,将来一无是处。
我说你的担忧是对的,孩子从小不合群,长大也不会合群,一无是处这句话不太对了,你看很多不合群的科学家他们就是因为自己的特立独行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你看你认为的不合群到这里就成了特立独行?
哪里不对劲?
首先我们倒带回头看,孩子的一个行为其实是中性,没有好坏之分,行为的本身是一种试探,是一种对外界的探索,后面怎么办取决于外界的反馈,例如你把手放在火里会烫,烫了会疼就学乖了,而不是还没把手放火里,妈妈就说危险啊,孩子,一顿教训,孩子还不知道为什么,所以有时会你看教育不是不让孩子受伤,是要受点小伤,他才记得住。
所以,这是我们今天要聊的一个话题,孩子的行为到底谁来决定好不好?
我们先这么来看,孩子给人使绊子有没有好的地方?不过这个词听起来就不好,我给你换一个词,考验别人,是不是就好了?例如我们考验男女朋友,合伙人,是不是也要考验别人的诚意,这是不是叫做使绊子呢?
所以你发现,行为都是一样,我们叫法不一样,就产生了褒贬的含义。
那问题出在哪?
既然说孩子可以使绊子,那问题是出在哪里呢?
答案是适用场景。
我对陌生人可以使绊子,多一个防范心。但是对于每天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父母,就不好了,但是孩子不知道啊,没人教啊,所以把一开始的行为运用到所有的社交场景里面,就像解数学绝对值不等式问题,没有分类讨论。
因此知道怎么办了吧,以后孩子某种行为,试试用这种对话,描述孩子现在的行为+场景,结果合不合适。你现在的推倒文具的行为呢,让小明伤心了,人家就不愿意和你做朋友了,因为会经常伤心,对不对?所以和朋友相处,不能让别人伤心。
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你活了20-30年,你来告诉我跟哪些人相处要使绊子,要让他们伤心呢?
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我是万万,希望你们家孩子会见人说人话,见鬼呢,说鬼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