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第一次看八月长安的书,之前的偶尔翻阅,看完了才发现是她的长篇小说《被偷走的五年》,很惊奇,细想又觉得理应如此。
细腻,又不失风趣。这不就是她的文风吗?
一个小动作,千百字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不叫细腻,那叫骗稿费。
这便是她的原话,就凭这句话,我在不断的笑声中,一下午便读完了《时间的女儿》
之后,许久不写读后感的我提笔了。
海尔波普还没有走远是“海尔兄弟”(二熊的书粉我的舍友)强烈推荐的后记,我也是第一次看书从后记开始,当时并不知道这是一部关于作者本人的散文集,抱着看看的心态,翻到后记。
出乎意料,我看感动了。
我承认,我已经不再是那个半夜捧着《萤火》看着一个个连载的青春爱情故事,然后虐到心酸的矫情少女了,初二的年龄离我现在可老远了。
我承认,读了两年中文系的我啥都没学会,浑浑噩噩虚度人生,懵懵懂懂抱着天真敲着社会大门的周孩子还是现在的我。
只是很遗憾,时间让我我已经学会冷笑的看着文字里的鸡汤,现实里的真实,一个正眼都不再给。
文字游戏,谁都会玩,偶尔的真心,其实有时候只是自我感动,自我陶醉,在别人眼里只是一句,哦!
有点抱怨的心态?一开始还真有,天真嘛!总想着自己的情绪能感动自己,别人也一定会跟着嗯嗯嗯,其实,不说话给个哦字才是不敷衍你的人,而和你牛头不对马嘴却依旧巴拉巴拉的人,不是真心待你,只是社交。
我也承认,矫情的我别扭的我还是被风趣幽默又不失深度的二熊吸引了。
她在用真心写文字,那份真情实感我感受到了,这得多亏了她的风趣,多亏她的自我剖析,多亏她的明知诚实不是易事仍愿意把放大镜放在自己身上,仔细检查,不求点点滴滴,但求真真诚诚,每一次的故事,都可以感受到她的真心。
我就是……矫情,自以为是,故作老气,别扭得要死的小屁孩,在真情实感面前就是怂,一点也没有在现实面前所谓的高冷。
高冷,傲气,都是放屁,怂得一批。
最让我反思的故事,不是后记,也不是亲爱的巴赫先生,而是阿紫。
这是一个与我有点相似的故事,别误会,人家可是学霸,我可不是。阿紫是边远地区的县状元(我是我们家的家状元,擦点边),考上北大是全县的骄傲,是全家的光荣,她踏进北大的第一天就被首都的光鲜亮丽打得猝不及防,而作者,间接顺手帮助了她,于是,阿紫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作者,在并不算特别熟的情况下,苦水倒了一肚子,把家里的事,自己的压力,自己的倔强,自己的理想通通发泄完毕,末了来一句。
“你也把你的事跟我说,这样我们就是好朋友了。”
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选择?如果是以前的我,我至少不会拒绝这样一个受伤的女生。
但作者不是我,她不是我这样浑浑噩噩的敷衍的混蛋。
“我不想说,我想走了。”
原话,我和阿紫一样惊呆了。为什么??脑海里一直在闪着无数个问号,我这么多年来的认知,一下子被推翻,我很愤怒。
这样一个天真的少女,我不该再欺骗她,至少那个时候我们不熟,我也并不认为我的倾诉对象会是她,也并不敢确定我们会成为好朋友。
坦诚是残酷的,也是必须的。我能理解你的过往你的痛苦,但对不起,我不能感同身受,也不能给你实质安慰,至多给你一个完美的倾诉环境。
这是作者给出的解释,我的理解。
我还是被雷到了,我想起了2013年暑假,我发的一条说说,大概意思是才初中毕业没多久,为什么之前还推心置腹聊得很嗨的同学朋友会变得如此冷漠,我用直白的文字表示自己很难过。
现在细想起来,我和当时的班级,无论是八班还是四班,都有遗憾,都并不是熟到可以推心置腹的程度,我得要求,过分得可笑。
回到最初的感受,文字游戏也好,人情事故也罢,谁不是那个最难琢磨的对象?能安静地听你倾诉一番之后来个哦字,便是对你最大的尊重和在乎,因为你在自己的情绪里面,根本不知道对面这个人和你不是同一体,你忘了,这世上根本没有完全的感同身受。
至交,挚友,当然存在,人海茫茫谁不都在寻找?既然是寻找,那便不要轻易错付,既然轻易错付,就不要怪罪对方的冷漠,你我都没这个资格。
看完一部书,总会想起那句“合上的是书本,合不上的是你。”那些个故事,鲜活生动,被记录被翻阅,感动着我,成为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有时残忍地撕裂真相,有时温柔地抚慰伤口,让矫情又别扭的我,虽慢,但仍在爬着往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