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心钻研学问,用双脚丈量世界
20200722
每天五分钟,带你了解今日风云人物。
大家好,这里是哎呀不对,我是哎呀君。
“地理与地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因病于7月21日逝世,享年87岁。”
相信很多人对这个名字会陌生,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一个知行合一的名师的故事。
李吉均,20世纪30年代生人,出生于四川彭县的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19岁时,高中毕业,本来大学志愿是要报考地质的,但是由于身体不好,老师同学们都说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改学地理”,最终他报考了四川大学地理系。后又辗转于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
25岁获得地理学硕士学位,于兰大执教。并成为了中国第一支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中的一员,先后考察了黑河上游的冰川情况以及祁连山的冰雪资源。
之后15年间,他先从北京大学进修,后来和施雅风先生合作写了名为《冰雪世界》的科普读物。
但他却没有只俯首于故纸堆中,仍旧心心念念着行万里路的风采。
40岁时重新开始了研究冰川,加入中国科学院青藏考察队并担任冰川组组长,负责西藏以及后来横断山的冰川考察研究。几年中李吉均和他的冰川组遍访了西藏群山中的冰川,测得冰川面积4.66万平方公里,占去全国现代冰川的83%。并在之后的八年里和他的合作者先后写了《西藏冰川》和《横断山冰川》两部专著,全面阐述了青藏高原和横断山的现代冰川。这些对世界的观察或许不那么耀眼,不像原子弹,氢弹的发明发现那样引人注目,但依然同样重要,使得我国地理学术开拓了新的疆域。
78年改革开放伊始,他和其他几位大师率先迈出国门,到英、法、瑞士进行访问,获得了很多一手资源。
由于多年对青藏高原的考察,由李吉均牵头,借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一个房间,仅用10天左右时间,就撰写完成了《青藏高原隆起时代、幅度和形式的探讨》,这一观点“颠覆了国际上主流关于青藏高原形成的观点,开创了青藏高原研究的一个新阶段”。
由于之后几年的优异表现,83年晋升为兰州大学教授。
同年,针对我国地理界一直争论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的问题,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庐山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地貌发育问题》,这是他凭借自己三上庐山的经验,走出来的一条真理。自成一家之言,挑战了学术泰斗李四光的论点,得到了地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隔年又受美国学者S. Porter的邀请,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第四纪研究中心实地高访一年,从中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地理实况。
即便是到了耄耋之年,依然行走不停。他用“野外考察、实地讨论”的方式来庆祝自己的80岁生日,邀来师生四代,在白银景泰黄河石林的山顶上,共话黄河地质沧桑和演化历史。那一幕,或许堪比孔子论道——奔流的江水和沉稳的磐石,一同见证着这位老人行走的一生;高广的学识与亲切的姿态,一同反应着他追求真理的一生。坐而论道,流觞曲水,实在是一幅人间绝画。
就在昨天,这位老人离开了我们。
虽然我们知道,死亡是每个人都会遇见的,我们依旧惋惜这位学术泰斗的离去。
他用双脚丈量过我们未曾去过的土地,他用孜孜不倦的精神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他用他的一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知行合一。这,就是真正的学者。
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想我们应该感谢这样的人,感谢他们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做出的不平凡的举动,感谢他们朴素的外表下对知识的尊重,感谢他们即便不被人知晓依然愿意去奉献的精神……
一切都过去了,
历史又翩翩翻过一页,
故事还得由我们来书写,
但是,
我们,应该从前辈的身上学会点什么。
这里是哎呀不对,我是哎呀君,你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写文的最大动力,更多洞见和资讯,可以关注微信号“哎呀不对”或者B站“哎呀君-”,我们下期再会~
(以上有部分参考于百度百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