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健康人格的与未来成才——兼谈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1106
主讲嘉宾:袁爱玲
整理人:王丹
校对人:棉棉
编辑人:毛豆妈妈
嘉宾介绍:
袁爱玲
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博士点负责人
教育部园长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教育学会脑科学与教育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小学(学前)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终身教授、副会长
广东省早教研究会副会长
课程内容:
尽管现在社会发达,犯罪率并没有降低,犯罪者中有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中年龄越低龄化,甚至很多孩子心灵脆化,遇到挫折就会自杀。这些现象让我们叹息,心理问题高发,大学对新生进行抽查,发现不容程度的心理问题的人概率增加,这些现象让我们思考,因为教育走偏了,家长都是希望孩子仅仅是成绩好,只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希望通过今天的课,让大家引起重视。
一、为何关注健康人格培养问题?
1.血淋淋的事实
·大学生自杀
·研究生自杀
·博士生自杀
·小学生自杀
·杀父弑母
2.儿童未来成长的内在条件
·智力因素:知识的学习。
·非智力因素:优良的个性特征、健康的心理品质等。
3. 中国人力资源成长的怪圈
二、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种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个性;
·种下一种个性,收获一种命运。
个性就是你的命运
·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组成你的语言;
·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会形成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著名案例
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您所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获奖者回答:“是在幼儿园。”提问者愣住了,又问:“您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科学家耐心地回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
·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
以上说明,我们的非智力因素是很重要的。
三、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高自控性
·高自主性
·高兴奋性
·高有恒性
·高探索性
·高独创性
·高灵活性
高自控性
·即很强的自我控制情绪情感和不良欲望的能力。
·从糖果实验看幼儿的自控能力。
·从幼儿时期的自控能力看未来的人生。
提高孩子自控力的方法:适当延迟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
高自主性
·即能按自己的意志积极行动的倾向。
·这一特征内含一定的积极性、独立性、自信心、支配性等特征。
·过分干预是对自主性的摧残。
家长控制欲过强,什么都想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就会压抑孩子的发展,孩子就会缺乏主见,缺乏独立性。家长要相信孩子,要多放手,让孩子多去经历失败,获取经验。
高兴奋性
·即精力充沛、机智灵活、精神焕发的状态。
·顽皮儿童的遭遇和命运
·善待顽皮儿童
高有恒性
·即精神上的耐久力,变现为坚韧、顽强、执着、勤奋、忍耐等。
·有志者事竟成的原理
现在很多家长,怕孩子吃苦受累,过渡呵护。导致很多“啃老族”的出现,中国这个现象已经达到65%。中国家长应该多学日本的家长,他们经常设计困难情境,激发孩子的潜能, 培养孩子的本领。孩子小时候吃得苦,长大后就是他们的财富。
高探索性
·即强烈的好奇心,变现为喜欢探索未知世界,喜欢冒险。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高独创性
·即倾向于采取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言行。表现为喜欢追求新颖和独特,不愿雷同。
·家庭、社会、学校对独创性的无意识扼杀。比如一些幼儿园让孩子根据范画让孩子画,画的像的就表扬画得好,而不让孩子自由发挥。
高灵活性
·即思想与行为的高度适应性,变现为喜欢接受新事物、喜欢多样性,具有开放性、宽容性、通融性以及兴趣的广泛性等特征。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激发,维持孩子的兴趣。
四、各类杰出人才的品格
1.重视励志、目标高远、动机强烈
2.博爱无私、心地善良、情操高尚
3.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献身真理
4.勇于冒险、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5.热爱事业、勤奋工作、吃苦耐劳
6.注重实干、行为笃实
7.开拓进取、勇敢探索、追求超越、喜欢独创
8.自尊、自爱、自信
9.谦逊朴实、不骄不躁
10.团结协作、友善乐群
11.喜欢批评和自我批评、积极汲取经验和教训
12.珍惜时间、争分夺秒
在幼儿阶段,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
五、48种普适性优良品格
真爱而非自私 尊重而非无礼 机警而非粗心 可靠而非善变
专注而非分心 决心而非懦弱 随时待命而非自我中心
勤奋而非懒惰 勇敢而非胆怯 明辨而非论断 慎重而非轻率
谨慎而非幼稚 怜悯而非狠毒 耐心而非气馁 知足而非贪心
热忱而非冷漠 创意而非呆扳 信心而非不信 果断而非心怀二意
能屈能伸而非执着 饶恕而非苦毒 忠贞而非背信 慷慨而非吝啬
温柔而非易怒 温和而非粗鲁 顺从而非任性 感恩而非埋怨
井然有序而非混乱 尊敬而非无礼 忍耐而非浮躁 好客而非孤僻
善劝而非争议 谦卑而非骄傲 守时而非延误 主动而非懒惰
善用资源而非浪费 喜乐而非自怜 尽责而非马虎 公正而非公平
安慰而非焦虑 敏锐而非迟钝 周全而非草率 节俭而非谴责
宽容而非谴责 诚实而非欺骗 美德而非软弱 智慧而非愚蠢
六、家庭教育的至理名言
·不良少年几乎都是不良家庭的产物。
·母亲的个性和受教育的程度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有教养的母亲本身对孩子能做出最好的帮助。
·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要想管好孩子,首先管好自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的缺点“遗传”给孩子。
·生活可以贫穷,但教育孩子不可以粗糙。
·要让孩子董得:“如果你不知道失败是什么,你就永远不会知道怎样才会获得成功”。
·一个孩子行为举止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的父母。——拿破仑
·有其父必有其子,一棵好树必然会结出好的果子。(英)兰格伦
·在某种意义上讲,孩子就是父母的作品,如同在一张白纸上画出的画,图画上有缺陷,肯定是作者有问题,所以父母在指责孩子前,先要检讨自己,责罚自己。
·告诉孩子:指责别人之前,先审视自己。
·我们爱孩子,但不能替他们去承担他们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不舍得让孩子吃苦的父母,是无法让孩子学会生活的。
·给孩子留下巨额财产的父母并不一定是合格的父母,教会孩子怎样“种苹果树”、“摘苹果”的父母才是合格的。
·我们给孩子的礼物应该是有助于他开启世界之门的钥匙,而不是笼中的食物。
七、一些心理学效应
手表效应
·一个人如果只有一只手表,他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有力两只手表,他往往不知道现在几点了,因为他无法知道哪一只手表更加精确。
·启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求需一致。
泡菜效应
·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他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的耳濡目染,其性格、气质、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泡菜效应”揭示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启示:家庭环境对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家长应重视家庭精神伦理环境的营造。
安乐窝培养出低能儿
媒体报道,由于家长过分包办和溺爱造成:
·一10岁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扣扣子,系鞋带;
·一名大学生在自己生活了20年的城市迷了路,不知如何回家;
·一大学生与同学口角几句,竟导致心理障碍,而不得不休学。孩子性格的形成,年龄越小越容易培养。
八、共勉
·为孩子的教育奋斗就是在为家庭的未来奋斗,是在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奋斗。
家长要愿意自已学习,自己反思,才能教育出出色的孩子。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