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人生格局的修炼散文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作者: 秦风唐韵xin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5:13 被阅读0次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赶着深秋离开的脚步,读完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与《天长地久》这四本书,而这本《目送》是最后读完。也许是因为他的书名没有其他几本有吸引力,也许是因为我是一个伤离别的人,不太能有很强的内心面对人生的各种离别,各种目送。也许是自己的不成熟,怕读不懂作者笔下的人生。

读完后的感受是,感谢这节人生课来得如此及时,感谢这太有必要的三代人共读的《目送》。

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面对父母的一天天老去,她努力尽着一个为人儿女的责任。她不能改变父亲一天天消沉,一天天失去生命的活力,她也不能替母亲找回一天天退去的记忆,但她却细心为爱美的她化妆、打扮,努力让她留住一个个爱美的瞬间。她更是努力用属于母亲的时代烙印为母亲的恐慌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宁。与朋友一起作出大字报,并官印赫赫地盖在上大字报上面,我能说一句原来天下儿女心也很可怜,不仅只有“可怜天下父母心”。

恰好我周末去看了一个住院的亲戚,也是在病床上已久,见到守在病床旁边的儿子,一脸憔悴,双手不停地挠头,不停地重复“头大的很”。是啊,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时,这种局面也算是很多家庭常见的。精力上、财力上、体力上、精神上多重考验,足可以压弯一个中年男人的腰。

而在众多考验中最要命的属精神上的。想想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这么一天,但这本《目送》却提前让我对今后的人生有了一次预习,不至于那一天来临时我有更多的恐慌,更多的无助。

更多的感受是龙应台教授得知父亲的病是从她们兄妹几个向父亲要回车钥匙,不让父亲开车时开始的,她们的初心是为了父亲的安全,没想到却造就了这样的结果。珍惜现在,父母健在时,好好照顾,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唠叨,多一些行动。而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

我们对孩子在学习要用足够的耐心,要用各种各样的让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我们为什么不能对父母也这么用心呢。我们学习做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其实我们也要理解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需求,寻找适合他们的方式相处,这同样也是我们为人子女人生的必修课。

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

当她送父亲的棺木到炉门前,棺木缓缓往前滑行,离得很近,却只能深深地凝望,凝望着远去,却再也看不到父亲身体与面容,内心想去追,却怎么也追不到,只能把这最后一次送别珍藏在记忆里。

当她送自己的儿子到机场,看到儿子走进检票关卡,本来想能等到儿子的回首带来的慰藉,没想到等来的空空的失望。而她从那一刻也明白,这种空空的等待也将以后时常伴随自己。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她才慢慢明白,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这种淡淡的悲伤,一个让你追不上,一个让你不必追。

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坎,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就是这条送人的心路。

当你的世界被一切陌生占领

当龙应台带着母亲去逛街这一段是这篇文章最让我心疼的地方。牵着八十多岁妈妈的手走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母亲看着满大街的人,看着满大街店铺里适合这个时代消费主流的物品,站在“嚓嚓嚓嚓”响并且滚动着的电梯。。。。。。所有的一切是那么陌生,走过一百个人也看不见一个像母亲一样八十多岁的人在其中。

站在哪里,母亲觉得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像异类,感觉整个世界都已经被陌生人占领,是一种被迫的流亡,一种完全无法抵抗的放逐。

母亲想回去,问为什么?母亲的回答是他们的同伴都不在了,她的同学,同乡,等等。

多么凄凉的答案,虽然不是被战争夺取的,但对于残存的人来说是依然如此的残忍。

当我们的世界逐渐充满陌生,当我们的世界被一切陌生占领,当这一天来临,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呢?

这本书不知为何我读完一直感觉没有读完,直到写完这篇读后感,才觉得对得起给这本书划上看完的句号。感谢这本书带给我对生命另一阶段的认知,为自己的未来上了一节人生课,学习让自己学会认识生命的生,也需要让我们认识生命的去。

没有悲,没有喜,只有淡淡和平常心,收获这一份来自内心的成长。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相关文章

  • 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赶着深秋离开的脚步,读完了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与《天长地久》这四本书,而这本《目送》是最后读完。也许是因为他的书名没有...

  • 目送—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继《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后,龙应台再推出思考“生死大问”的最强新作,花枝春满、悲欣交集,跨三代共读的人...

  • 购书记

    按照计划,寒假共读之书在正月十七读完,开学购买新的共读之书,完美!可是遭遇了疫情,假期一再延长,购书无望,...

  • 写给自己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要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人生本是无字之书, 当我们呱呱入地时,我们...

  • 亲子阅读从种下“幸福的种子”开始

    所看·之书 |《幸福的种子》| 文:titima 关于本书:这是一本“亲子共读”的启蒙之书。 作者根据自己的童年...

  • 端午节小日常

    坤燕亲子共读7年加2634天 2022年6月3日星期五 坤燕育儿日记第1635天 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读妈妈...

  • 《童话之书》第7、8两章

    #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185天】 今晚继续读陈诗歌作品《童话之书》第7、8两章。 《童话之书》...

  • 父爱是一本无字天书,只藏不露 | 致敬父亲节

    人生应当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 如果人终其一生追求本我灵肉合一是在读“心灵之书”的话;母爱的...

  • 人生如书

    有位作家说,人生要读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以及“心灵之书”。我认为这三者间是存在渐进关系的...

  • 《童话之书》

    #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181天】 今晚读80后作家陈诗歌作品《童话之书》。 作者的灵感真是变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跨越三代人共读的人生之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qafqtx.html